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ID:32776554

大小:91.44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2-15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济南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历来不少人认为,老子是主张搞愚民术的,这主要源于对《老子》第三章、第六十五章的不同理解。老子成了主张搞愚民政策的罪人,这实在是一个错误,应该予以纠正。《老子•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段话中,“贤”,敦本作“宝”字。《说文》谓:“贤,多财也。”“不尚贤”与“不贵难得之货”一样,皆指财物而言,不是说不尊重有贤德

2、的人。“虚其心”,民则无欲。“实其腹”,民则无饥饿,当然就会感到满足。“弱其志”,民则无欲望,不争,不受外物之迷惑。“无知”,意谓没有什么意见,能安居乐业,对生活现状感到满意。可见,老子在这章里是对现实社会中的物欲横流和道德沦丧进行批判,他认为,统治者崇尚财物、炫耀富有,是扰乱人心、造成社会动乱,即“民争”“民盗”“民乱”的根源。因此,要坚决杜绝。所以,圣人治理天下,应该消除贪婪私心,使民众恢复纯朴的民风,国家才能大治。老子是否主张搞愚民政策,关键是如何理解《老子》第六十五章中‘‘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也”这句话中的“愚”字。如果仅仅从今天人们对汉字表面的意思去理解,当

3、然是说老子主张愚民政策。其实不然,古汉语的“愚”,与今天我们所说的“愚”,其意思是不一样的。“愚之”,实为使民众诚朴、淳厚之意。'‘明民”,意为启发民众巧智。王弼注o《道德经》说:“明,谓多见巧诈,蔽其朴也。愚,谓无知守真,顺自然也。”河上公注《道德经》说:“谓古之善以道治身治国者,不以道教民明智奸巧也,将以道德教民使质朴不诈伪也。”高延第认为:“愚之,谓返朴还淳,革去浇漓之习,即'为天下浑其心'之义,与秦人燔诗书、愚黔首不同。”所以,老子的“愚之”,根本不是搞愚民政策的意思,而是主张去除奸智,提倡诚朴。老子认为,由于统治者以智治国,而民众巧以应付,所以,奸伪丛生,天下大乱,即所

4、谓“大道废,有仁艾;智慧出,有大伪”,这就是“以智治国,国之贼”的理论依据。现实社会丧失了“道”,才出现孔子那一套仁义、礼乐等。由上可见,老子完全是针对奸诈虚伪的社会风气,而提出对民"愚之”,即社会回归到诚朴纯真的自然天性。(选自《国学》,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文》释“贤”为“多财”,“不尚贤,使民不争”中“贤”也可如此解释。B.老子对物欲横流和道德沦丧的批判集中体现在“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上。C.高延第认为老子的“愚之”与秦国人“愚黔首”的做法完全不一样。D.儒家的仁义、礼斥等思想是在奸诈虚伪的社会风气出现Z后才出现的。1.下列

5、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针对老子搞愚民政策这一论断,文章先树靶子,再逐层批驳,最后梳理出内涵。B.文章第四段用较多笔墨阐述“愚”的含义,体现出老子的诚朴纯真的社会立场。C.文章引用王弼、河上公注《道德经》句子,阐释了老子所言“愚”的真正含义。D.文章论证老子不搞愚民政策观点的同时,也让我们从中认识到老子的政治图景。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人们能够正确理解《老子》的内容,老子成为主张搞愚民政策的罪人的认识就不会出现。B.老子认为,应该杜绝统治者尚财、炫富的行为,因为这是扰乱人心、造成社会动乱的根源。C.如果社会回归到诚朴纯真的自然天性

6、,那么奸诈虚伪的社会风气会随之消除,国家就能大治。D.老子认为,由于统治者以智治国,而民众巧以应付,所以造成了“以智治国,国之贼”的局势。【答案】1・B2.A3.C【解析】1.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儿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冃标之后,要根据冃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収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可见,老子在这

7、章里是对现实社会中的物欲横流和道德沦丧进行批判,他认为,统治者崇尚财物、炫耀富有,是扰乱人心、造成社会动乱,即“民争”“民盜”“民乱”的根源”。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