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世纪来毛公鼎研究史回顾

一个半世纪来毛公鼎研究史回顾

ID:32742503

大小:220.3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5

一个半世纪来毛公鼎研究史回顾_第1页
一个半世纪来毛公鼎研究史回顾_第2页
一个半世纪来毛公鼎研究史回顾_第3页
一个半世纪来毛公鼎研究史回顾_第4页
一个半世纪来毛公鼎研究史回顾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个半世纪来毛公鼎研究史回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第4期一个半世纪来毛公鼎研究史回顾梁丽红(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在金文的研究领域,毛公鼎是一颗耀眼的明珠。首先,毛公鼎是青铜器中的重器,它器形虽小,外形亦不甚华丽,但内刻三十二行铭文,共497个字,是迄今所见先秦青铜器中字数最多的一件;其次,毛公鼎铭文具有典型性,它的文体特征与常见的铭文有所不同,不落入俗套,整篇铭文分五段论述,每段以王若曰或王曰开头,每段一个主题,内容丰富;再次,铭文记载的是当时社会历史第一手的宝贵材料,对古文字学、历史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术价值极高。毛公鼎自清末道光年间出土以来,已有一个

2、半世纪的研究历程,总体上可划分为四个研究阶段:清末、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清末毛公鼎的研究概况毛公鼎于清末刚一面世,立刻就引起当时学界的重视,许多学者著文论述,凡研究金文的专著中都少不了毛公鼎。不过,基本以考释铭文为主,其他问题则很少涉及。文字释读。陈介祺是第一位给毛公鼎做释文的人。陈氏精通古文,故购得毛公鼎后,先拓后释。他在!毛公鼎释文∀(载陈育丞:!斋轶事∀,!文物∀1964年第4期)中直接对应铭文写出释文,不识之字则照原文摹写。现在看来,他的释文已经把铭文中的大多数字释出,或许是一时疏忽,竟然漏释了一行字,并且对于一些关键性的

3、、难度高的字大多阙疑。但这毕竟是毛公鼎的第一篇释文,陈氏有开创之功。后来,陈氏又在参考徐同柏和许瀚的释文后,五易其稿,于1871年写成!周毛公鼎考释∀,惜未刊行,难以得见,后由其后人捐献给国家(据陈育丞!斋轶事∀记载现藏于国家文物博物馆研究所)。继陈介祺之后,徐同柏和许瀚是较早对毛公鼎进行研究的学者。据记载,徐氏首先是从陈氏处获得毛公鼎的拓片(徐士燕:!岁贡士寿臧府君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35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之后依据铭文拓片通篇写出释文。与陈氏不同的是,徐氏还对铭文中的疑难字句进行解释,并注重与典籍相互印证。徐氏的释文收录在!从古堂款识学∀

4、(!国家图书馆藏金文研究资料丛刊∀第9册,北京图书馆2004年版)一书中,并为吴式芬!古录金文∀(!国家图书馆藏金文研究资料丛刊∀第7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所转引。许氏的研究成果则收录在其专著!攀古小庐古器款识∀(据陈继揆:!毛公鼎旧事(上)∀,!文物天地∀1991年第6期)中。此后,孙诒让、吴大、刘心源等学者亦参与了对毛公鼎的研究。孙诒让的研究成果收录在!古籀拾遗∀(!国家图书馆藏金文研究资料丛刊∀第9册)一书中。在通篇释读的基础上,孙氏也对部分疑难字句进一个半世纪来毛公鼎研究史回顾3行了考释,释文中不识之字以#代替,未摹亦未隶定的字,下注未详。孙氏后来又

5、在其专著!古籀余论∀(!国家图书馆藏金文研究资料丛刊∀第9册)中对!古籀拾遗∀中的一些观点有所修改和补充。吴大的研究成果收录在!斋集古录∀(!国家图书馆藏金文研究资料丛刊∀第14册,北京图书馆2004年版)一书中,刘心源的研究成果收录在!奇觚室吉金文述∀(!国家图书馆藏金文研究资料丛刊∀第11册,北京图书馆2004年版)一书中。与孙氏类似,吴氏和刘氏也是在通释的基础上,夹以单字句的考证。针对刘氏的研究,郭沫若!毛公鼎之年代∀(!东方杂志∀28卷13号,1931年)曾评价说:王(引者按,指王国维)于刘(引者按,指刘心源)摒之不论,缘刘所得本自有限,其说解每病支离,且时不免抄袭也

6、。然于此器亦间有一二字释得其当者。此外,方益和其子方臻杰亦对毛公鼎进行过研究,容庚云:方益得潘祖荫覆刻本,命其子臻杰为释文,自为考证,无甚心得,书未印行,世人鲜得寓目(转引自孙稚雏:!毛公鼎今译∀,!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方氏在金文方面的研究成果仅见!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国家图书馆藏金文研究资料丛刊∀第16-18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一种,惜未收入有关毛公鼎的研究内容。著录。陈介祺亦是第一位对毛公鼎进行著录的学者。据记载,他将第一篇毛公鼎释文装裱成条幅,上为四靴形铭文拓片,中为释文与后记,下为器形,一足在前,两足在后。(陈

7、继揆:!毛公鼎旧事(上)∀)此后,吴大的!斋集古录∀和刘心源的!奇觚室吉金文述∀均著录有毛公鼎器铭拓片。据笔者观察,吴、刘二人所用乃同一石印本。两种拓片的字体均清晰可辨,但打乱了原有的行款。刘心源说他的拓片是得自胶州柯劭,云原式行数不可知也。此外,吴式芬的!古金文∀和徐同柏的!从古堂款识学∀二书中均著录有毛公鼎铭文摹本,但非为一版,吴氏的摹为76行,徐氏的摹为96行。这两种摹本的字体临摹均较为精细,基本保持铭文字体的原形。清末是毛公鼎研究的初始阶段,王国维曾对这一时期各家的研究进行过作总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