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学校“心育”的心灵舞台(建阳曾建芳)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学校“心育”的心灵舞台(建阳曾建芳)

ID:32568951

大小:54.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2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学校“心育”的心灵舞台(建阳曾建芳)_第1页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学校“心育”的心灵舞台(建阳曾建芳)_第2页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学校“心育”的心灵舞台(建阳曾建芳)_第3页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学校“心育”的心灵舞台(建阳曾建芳)_第4页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学校“心育”的心灵舞台(建阳曾建芳)_第5页
资源描述: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学校“心育”的心灵舞台(建阳曾建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学校“心育”的心灵舞台建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曾建芳浙师大刘宣文教授曾指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已被认为是将心理辅导普及、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刘宣文,2002.5,《教育研究》”。一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果仅仅停留在做“宣传”、搞“讲座”、开设“心理辅导室”、建立“心理信箱”或“心理热线”等工作层面上,而不去花力气发动全体班主任积极参与、认真实施心理辅导活动课,那么,即使表面的形式搞得十分花哨,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面尚未真正突破“瓶颈”。可见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这一课程应该由谁来担任呢?《关于进

2、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闽委教宣〔2012〕7号明确指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主要由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承担,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协助;心理教育班会课由班主任负责。怎样才能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我认为应该做到:一、明确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内涵1、什么是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学生整体发展取向为主导,通过班级中的合作互动活动方式,促使学生自我探索、体验与感悟,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潜能,获得自主能力,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促进自身健康人格形成的团体辅导课程。这种辅导形

3、式以团体动力学为理论支柱;它是一种活动课程;它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它的功能是发展性的。2、心理辅导活动课和思想品德课区别(1)课程功能不同。德育主要是关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的问题,关注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的问题,关注法制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规范等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心理困扰等问题。(2)课程内容不同。德育往往注重“高、大、全、远”的人物、事件、观念、原则、规范、道德、传统等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注重学生身边“真、实、小、近”的人物、事件、心态、理念及价值

4、判断等等。(3)德育的出发点是社会需要;心育的出发点是人本需要。5(4)从操作技巧上看,思想品德课依据教学规律来进行运作,讲究的是教学常规、教学技巧、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则是依据团体动力学规律,讲究的是运用倾听、关注、理解、同感等辅导技巧和艺术。(5)从教育形式看,德育侧重由外而内的理论灌输和教育(尽管它也有榜样的感染与熏陶),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由内而外的体验、感悟和个性的自我张扬,通过助人自助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学校里搞心理健康教育,在注意到德育和心育各有其内在规律、不能混为一谈的同时,也没有必要非得把心育和德育这两件事搞得“泾渭分明”。我们不是说

5、可以不顾两者的区别,也不是不主张要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专业化水平;而是说,在中小学现实教育环境中,要接纳心育和德育的内容、形式都有交叉这一事实。3、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一般学科课程的区别一般学科课程内容以知识为中心(间接经验),形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关注学习结果,即使有活动,也多是个体活动(比如,学生看书自学、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中心,评价方法以客观定量评价为心理机制,注重学生知识的系统逻辑性。心理教育活动课内容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形式以学生活动为主,主动探究,注重过程经验,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评价方法以主体

6、综合评价为主,心理机制注重学生的情绪的唤起和情感。二、了解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流程根据学术界对于团体辅导进程的一般共识,对一节具有课时限制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进程做如下四个阶段的划分:团体暖身阶段——团体转换阶段——团体工作阶段——团体结束阶段。1、团体暖身阶段(约5分钟。)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是“情绪接纳”,要营造一种轻松、温暖、安全的氛围,帮助团体在当下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实体。具体来说包括:(1)通过热身游戏或其他媒体手段,促成团体成员初步的互动。(2)充分展现教师的“尊重、接纳、关爱”的辅导态度。(3)必要时,明确告知团体基本规范及辅导活动的注意事项。如要倾听、积极参

7、与讨论、对事不对人,保密等。2、团体转换阶段(约5——8分钟)5此阶段肩负着由“团体凝聚力初步形成”向“运用团体动力解决团体共同关心的某一发展问题”转移的重要任务,这是一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成员探索成长困惑的欲求、逐步催化团体动力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展开主题”,具体来说包括: (1)情境呈现:以形象具体的方式,将问题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提出某一个被团体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引出团体成员中不同观点和不同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的碰撞和冲突,催化团体动力。 (2)分享讨论:分享讨论是指经历了情境呈现之后,学生就在情境呈现过程中自己的观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