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孙工程笔记之一

对老孙工程笔记之一

ID:32452157

大小:637.8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5

对老孙工程笔记之一_第1页
对老孙工程笔记之一_第2页
对老孙工程笔记之一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老孙工程笔记之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BuildingStructure建闻天下老孙工程笔记之一孙宏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基基础研究室他马上通知秘书把此图传真给美国办公室,他说这份从结构到岩土资料非常重要,要让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第一时间获我是一名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国际土力学知。这件事让我深受启发,深切感受到岩土的学问不及岩土工程学会会员。而念大学时的专业是工民建,简单,故记忆犹新。毕业之后从结构转到岩土,与原本所学专业和最初的执业理想并不相同,至今已超过二十个年头了。大四毕业设计时被派到北京院四所的结构组,在工程师指导下参与实际工程设计,因非常喜欢画图和分析问题,所以当时一

2、心想做结构设计。而毕业时被分配到北京市勘察院,工作变成了岩土工程勘察,开始和岩土打交道。刚开始参加工作的半年,要先在勘探班组实习劳动,经历了从酷暑到严冬的野外作业。冬天在工地干活时,一次巧遇大学同学——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自打毕业彼此没见过面,所以特别高兴,他本想请我去吃饭,不过看过我当时那一身行头,他犯了难——正值寒冬,我穿了件掉了扣子的旧棉大衣,腰里捆着电线,身上脸上溅的满是泥点,手套上、图1古河道分布图大头鞋上沾的全是泥浆,灰头土脸的。他非常纳闷:紧接着是另一项有难度的工程——百盛大厦二你怎么混成这模样了?为了探究外业劳动的目的和期(现在每次走入院大

3、门时,都会望到它的尖顶),意义,劳动之余,我把大学课本翻出来看,才发现《土其开挖深度达到17m,基坑支护难度大,而且五层过力学与基础工程》最后一章讲的是工程勘察。再后来街楼横跨成方街将老楼与新楼连起来,南边接到老听了袁炳麟和程懋堃等老总们讲解北京地基基础勘楼,用人工挖孔扩底桩来支承,北边则直接落在新楼察设计规范,顾宝和总工讲解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上,如何解决不均匀沉降问题和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固规范,张旷成总工讲解高层勘察规程,获益匪浅,逐都是至关重要的岩土工程问题。再后来的望京K4区渐理解了所从事的工作。但过了一段时间想来想去觉高层住宅楼,原本已确定采用C

4、FG桩复合地基方案,得自己还是更适合做设计,于是很想从岩土转回结经过重新勘察,最终改为天然地基方案,节省了造价、构,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庆幸当时没有转成。缩短了工期,在这一过程中,自己作为项目负责人得1995年春天,北京一项涉外工程由我来负责,外到全面的锻炼,并曾得到了袁炳麟、张在明(院士)、方设计是SOM。在工地通过核对各个钻孔的资料,我沈小克三位勘察大师的指导与点拨,终身受益。发现了古河道,走向西南至东北、贯穿整个场地,而经过工程的磨炼、挫折的洗礼以及前辈们言传身且高层的基底之下仍有淤泥层,对结构安全非常不教,逐步认识到了岩土工程的重要性和岩土工程师的

5、利。我马上勾勒出古河道平面展布图并布置补孔以进责任,下定决心搞岩土工程这一行了。因岩土与结构一步查清软土厚度和分布范围,同时向甲方及SOM的不解之缘,在毕业实习的多年以后,回到北京院。工地代表汇报这一情况。很快,SOM的结构工程师从然而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的转换,并非一帆风顺,就美国飞到北京约见我们专门讨论地基问题,我在张在好像是从主力队员忽然一下子变成了板凳队员。面对明总工和沈小克副总工带领下参加了会谈。来的这位困境冷静思考,此后一方面积极参与地基基础设计,老兄是典型的美国白人,比我足足高出一头多,好在及时帮助解答疑难问题,一方面埋头学习土力学基本大多数

6、时间我们是坐着讨论问题。但当他看到我画的理论,通过研读土力学及岩土工程经典著作并结合工标注了古河道的平面图时,如获至宝,把平面图摆在程实践阅历与经验加以反复揣摩,得以领悟岩土工程办公桌上仔细观瞧,然后用记号笔认真地进行了标之核心,更加专注于土与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注,一边标注还一边征求我们的意见。做好标注之后,Interaction)的工程应用研究。如今回想起来,仍非常Welearnwego21BuildingStructure建闻天下怀念那段清心淡泊、青灯黄卷的日子。怕水,如果由于下雨或者周边管道漏水导致土体浸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工

7、程难题层出不穷,越是复水,则会造成抗剪强度指标下降,这时很容易出现问杂疑难的地基基础问题,越需要岩土工程师与结构工题,故有“十次事故九次水”的说法,亦有“岩土工程师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土程”是“岩土+地下水的工程”的提法。木之工,根基岩土”,今后会有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3)含水量与含水率需要坚持“把岩土当学问做”的执业理念,继续钻研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讲“给多少水,和(huo)岩土的学问。多少泥”,这里面的道理其实并不简单。就说说技术层面的吧,和泥如同和面,水的多与少,就有软面和笔记三则硬面的分别,也就是所谓的“硬面饺子、软面饼”,

8、(1)胶泥和黏土其实这当中就有含水量的概念。含水量的概念,并非验槽时的一次对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