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三门亭旁中学黎美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氮的氧化物的性质.知道氮氧化物对社会生产的积极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2、过程和方法通过氮气和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通过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过程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硝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原理,进一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感受科学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学法点津]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的方式方法,学习了解氮的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硝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危害表现和防治原理;[重点
2、,难点]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投影展示:情景1,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山谷,人称“魔鬼谷”。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把人畜击毙。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情景2:雷雨发庄稼问题:1、为什么魔鬼谷内牧草茂盛,四季常青?2、雷雨过后,庄稼为什么生长茂盛?思考:庄稼牧草茂盛需要水和化肥。猜想:雷雨过后,可能产生某种化肥。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强烈兴趣。氮气的含量和物理性质提问: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空气中有化肥吗?3.氮气,氧气的性质怎样?4.氮气和氧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进行反应?
3、思考回答阅读课文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究氮气和氧气反应根据P97氮气与氧气的放电反应装置进行实验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实验现象具体分析得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分析:1、为什么矿泉水瓶里的气体会由无色转变为棕红色?2、加入蒸馏水、振荡后,为什么红棕色褪去?3,所得的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为什么?根据实验现象,阅读有关内容、思考、形成结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分析:在放电或高温的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提问:现在明白雷雨发庄稼了
4、吗?结合书本书写化学方程式理解了:雨水中的硝酸渗入土壤后,硝酸根离子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过渡从上面可知NO2与H2O能反应,但不能被完全吸收转化为HNO3,怎样可使NO2完全转化为HNO3?思考;回答:通入氧气[探究]NO2被H2O充分吸收的条件探究过程(1)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2)当试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通过导气管通入少量O2,停一会儿,等待液面上升.(3)反复(2)的操作直至液体充满试管观察思考回答(1)液面进入试管,慢慢上升,试管中气体由红棕色变为无色,上升到试管的2/3处停止(2)气体迅速
5、由无色变为红棕色且溶于水,液面上升,气体又变为无色,(3)液体充满试管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享受探究的乐趣。培养合作精神分析:3NO2+H2O=2HNO3+NO2NO+O2==2NO2将两化学方程式合并得:O2+4NO2+2H2O=4HNO3书写化学方程式归纳NO和NO2的性质请同学阅读信息提示归纳NO和NO2的性质阅读课文,总结培养学生归纳,语言表达能力。过渡投影展示:NO---分子明星问题:NONO2是人类的好朋友吗?了解思考氮氧化物对环境影响播放视频:<<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破坏的原理和危害
6、>>问题:NONO2还能发生那些反应?对环境会造成哪些影响?观看思考结合书本知识回答:形成酸雨对臭氧层破坏形成光化学烟雾让学生意识到NONO2,对人类的积极性和反作用,培养学生真确分析观预防和控制氮氧气物对环境的污染氮氧化物对环境产生如此大的危害,我们应如何预防?(引导学生从如何控制或减少氮的氧气物的排放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行总结讨论,选几位代表发言。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感受科学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小结练习投影练习练习巩固落实课后任务以”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为题写一篇短文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投影练习1.下列环境问题
7、与二氧化氮的排放有关的是()A.酸雨B.光化学烟雾C.臭氧空洞D.温室效应2.下列气体中,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是()A.N2B.NOC.NO2D.NH33.下列气体都有毒,其使人中毒的原理与CO相似的是()A.Cl2B.SO2C.NOD.NO24.当前城市空气质量恶劣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的超标排放,你是否能应用氮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设计除去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NONO2)等的理论构想?其中包括:确定无害化过程及产物,选择无害化试剂及反应条件等(1)将有害物质转化为什么物质即可完成无害化过程?(2)应根据什么化学原理完成无害化过程?(3)在完成无
8、害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