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ID:15042032

大小:1.87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8-01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_第1页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_第2页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_第3页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_第4页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丰收的田野与快乐的农民火箭发射C2H8N2+2N2O4=2CO2↑+3N2↑+4H2O↑科学视野:信使分子——NO想一想:(1)199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主要研究成果是什么?------发现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2)NO一向被视为大气污染物,却在生命过程中有如此重要的功能,这是否能给人们一些什么启示呢?------世上没有绝对的有害物质?氮元素的存在形式游离态:N2;化合态:NO、NO2、硝酸盐一、氮气(N2)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比空气密度小,难

2、溶于水,难液化2.工业制取:分馏液态的空气3.氮分子的结构N≡N(2)电子式:(3)结构式:(1)化学式N2NN结构稳定,决定了性质稳定,是所有双原子分子中最稳定的4.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1)氮气跟氢气的反应(合成氨)N2+3H22NH3(工业合成氨)高温、高压催化剂(2)氮气跟氧气的反应N2+O22NO放电/高温(3)氮气跟某些金属的反应Mg3N2N2+3Mg点燃5.氮气的用途:(1)工业合成氨(2)由于性质稳定:①代替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防止高温时金属氧

3、化);②N2或Ar气混和气体充填灯泡,防止钨丝氧化或挥发。③保存粮食、水果,低氧高氮,使害虫窒息而死(3)液氮作深度致冷剂6.氮的固定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称氮的固定。工业合成氨(人工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N2转变为NH3(自然固氮)放电时N2和O2直接化合(自然固氮)例如:美丽的闪电无色、无味气体不溶于水有毒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闪电NOO2NO2H2OHNO3土壤N2和O2NO3-雷雨过程中氮元素发生的变化“雷雨发庄稼”N2+O22NO放电/高温想一想:1、如果将一支充

4、满NO2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2、如何收集NO和NO2气体?能否颠倒过来?3、如何除去NO中NO2?NO2HNO3NO3NO2+H2O=2HNO3+NO2、所得溶液为无色1、试管内液面上升至2/33、气体由红棕色变为无色现象二、氮的氧化物氮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氮正价:+1+2+3+4+5无色红棕色无色亚硝酐硝酐1.NO(1)物性:比空气略重,有毒,能跟血红蛋白作用生成一氧化氮血红蛋白,而引起中毒(与CO类似),无色气体,不助燃,不溶于水,是不成盐氧化物(既

5、不与酸反应,又不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2)化性:2NO+O2=2NO2NO遇空气即变红棕色--检验、鉴定NO气体2NO2N2O4(NO2和N2O4均无纯净可言)2.NO2(1)物性:红棕色气体,溶于水,有毒,刺激呼吸器官,毁坏树叶,阻碍植物生长,腐蚀金属,损坏橡胶等。(2)化性:①自身反应:②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3.NO和NO2的转化3NO2+H2O=2HNO3+NO(工业制硝酸)2NO+O2=2NO2N2+O2==2NO放电无色,难溶于水红棕色,易溶于水两种气体的收集方法相同吗?科学

6、探究实验步骤现象解释(反应式)(1)(2)(3)现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其他药品和仪器自选。1、请你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地NO2被水吸收。4NO2+2H2O+O2=4HNO3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红棕色逐渐消失,试管水位上升到2/3处3NO2+H2O=2HNO3+NO往试管通入O2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水位继续上升,红棕色又消失2NO+O2=2NO2继续通入氧气水逐渐充满试管3NO2+H2O=2HNO3+NONO2和O2混和气体溶于水的反应2NO+O2=2NO2②3NO2+H2O=2HNO3+NO①①×2

7、+②总反应:4NO2+O2+2H2O=4HNO3NO和O2混和气体溶于水的反应2NO+O2=2NO2①3NO2+H2O=2HNO3+NO②①×3+②×2总反应:4NO+3O2+2H2O=4HNO32、你的设计对工业上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工业生产硝酸,将尾气(NO)吸收通入适量的氧气后再溶解于水,经过多次循环氧化、溶解,可充分利用原料,并减少NO的排放,保护环境。4NO+2H2O+3O2=4HNO3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A.N2和O2B.H2和Cl2C.H2和O2D.NO和O2(双

8、选)下列气体溶于水,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SO2B.CO2C.NO2D.Cl2DAB1952年12月5日的伦敦,前所未见的浓雾弥漫全城,市内某些地区的能见度曾经降到零。仅四天时间内死亡了4000多人,在之后的两个月时间内,又有8000人陆续死亡。这就是著名的“1952年伦敦大雾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持续雾天,使6000人突然发生眼痛、咽喉痛、流鼻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