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谛与两种教法、“阿毗达摩”的特点及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

两种谛与两种教法、“阿毗达摩”的特点及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

ID:32403278

大小:62.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2-04

两种谛与两种教法、“阿毗达摩”的特点及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_第1页
两种谛与两种教法、“阿毗达摩”的特点及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_第2页
两种谛与两种教法、“阿毗达摩”的特点及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_第3页
两种谛与两种教法、“阿毗达摩”的特点及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_第4页
两种谛与两种教法、“阿毗达摩”的特点及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种谛与两种教法、“阿毗达摩”的特点及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阿毗达摩第三讲两种谛与两种教法、“阿毗达摩”的特点及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玛欣德尊者2009.04.12讲于江西佛学院我们大家一起来礼敬佛陀。Namotassabhagavatoarahatosammāsambuddhassa!(三遍)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三遍)各位àvuso,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德们,晚上好!昨天我们大体地谈到了印度佛教的一千五百年,同时又谈到了“阿毗达摩”的来源。今天我们将进入“阿毗达摩”的学习。当我们在讨论“阿毗达摩”前,先来学习“阿毗达摩”的特点。根据“阿毗达摩”,有两种真谛或真

2、理。一种是世俗谛,一种是胜义谛。世俗谛就是世俗都认定的真理,大家都认定的。世俗谛,这里讲到的sammuti,sammuti的意思是共认的意思,也就是大家共同都认定的,例如我们讲到由选举,大家共认他为领导者,这也是属于sammuti。在律教法里面讲到的sīlasammuti,翻译为结戒。这里的结就是大家共认,共同认定,共同认可,所以叫sammuti。这里的sacca,就是真理、真实。世俗谛也就是说,在世俗,大家都认可的、都认同的,在世间语言上并没有错的,称为世俗谛。而胜义谛,又称为究竟谛22paramattha-sacca,parama是最

3、高的,殊胜的,attha是意思、意义,再加上真理,称为胜义谛。佛陀的教法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经教法,一种是论教法。经教法又称为方便的法说pariyàya-dhammadesanà,这里的pariyàya是方便的、随机的、应机的,dhamma是法,desanà是说或者教导。方便法说的意思就是通过譬喻,通过教诫、劝导、鼓励、隐喻等等方式来开示,也就是说是譬喻式的或者受到装饰的教法,以教导世俗谛为主。因为佛陀在开示佛法的时候,必须面对根机差别很大的听众,有些利根,有些钝根,有一些经常熏习了佛法,有一些对佛法很陌生,有些人的贪欲很重,有的人嗔心

4、很重,有的人傲慢。佛陀往往会因人而异、会应机地施教。为了引导听众修行,乃至通达圣谛,佛陀会采用种种不同的方法,达到使听众能够明白。因为佛陀的智慧中有一种智慧,就是能够了解听众的根器,能够知道众生的随眠。这种智慧是不共独觉、不共声闻的,佛陀就有这种智慧,能够判断听众的倾向、能力、性格,用适当的方式来调整开示。例如,佛陀讲到一个叫作耕者巴拉多加的农夫的故事。有一天早上,佛陀去托钵,到了这个农夫的所耕种的地方,那个时候,这个农夫正好准备下田工作。他在工作之前先分发食物,佛陀就去到那个地方,站在那里,然后这个农夫耕者巴拉多加问佛陀说:“我们经常要

5、做工,我们有工作所以就有吃的,你们有手有脚,也应该要工作。”佛陀说:“我们也有工作,也要做工,因为我们做工,所以也有吃的。”耕者巴拉多加就问说:“22你说你也工作,你也做工,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你的牛,你的刺棒,你的犁耙等等,你怎么能说你也工作呢?”那个时候佛陀就说:“我是以信为种子,以寂灭为犁耙等等,我所结出来的果实是没有苦的,是清凉的果实。”佛陀就会用这种方法来开示。又例如,有一些婆罗门喜欢做火供,每天都在家里或者圣坛里供火,佛陀见到了之后说:“我们也会做火供,不过我们的火供跟你们的不一样。作为在家人,要供火供,要供根本火,根本火就是父

6、母,要供养父母,还要供养自己的妻儿,还要供养沙门、婆罗门,这种叫作火供。”又例如在《长部》的《教诫新嘎喇经》里,当时,新嘎喇居士子每天早上有个习惯,跑到城外的河里面,把自己的身体泡在河里,出来之后就向六方作礼拜。有一天早上佛陀托钵时,见到了新嘎喇居士子这样做,就问他说:“唉,居士子,你在这里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作礼拜?”新嘎喇居士子回答说:“我的父亲在临终之前教导我说:‘儿子啊,你们要礼拜诸方。’所以我现在,每天早上都礼拜东、南、西、北、下方跟上方。”佛陀说:“我们也礼拜诸方,不过我们礼拜六方跟你的不同。”于是佛陀就开示说:“东方是父母,

7、西方是妻儿,南方是朋友,北方是师长,下方是奴仆,上方是沙门、婆罗门。”佛陀用这种方式,也就是借喻的方式来教导众生。佛陀这种根据不同的根基、不同的人、不同的倾向所说的法,在第一次结集的时候,被结集为五部,也就是《经藏》的五部,这称为经教法。《经藏》是记载佛陀一生四十五年间在不同的地方,对不同的人,依照不同的因缘所说的法的总集,或者称为言行集。22还有另外一种是论教法,论教法又称为非方便的法说,nippariyāya-dhammadesanā,意思是直接的,或者没有受到装饰的教法,以教导胜义谛为主。在《经藏》里,我们会看到佛陀使用世俗中大家都

8、认定的语言。世俗谛其实没有错,胜义谛也没有错。佛陀会说到,男人、女人、弟子、婆罗门、刹帝利、佛陀、过去的佛、未来的佛等等;也会说到要孝敬父母,要尊敬师长,这些都是世俗上所认定的。例如,阿难尊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