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02374
大小:4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04
《七、八、九(下)期中检测语文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素质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2分)chè煽2.(2分)八卦炉中逃大圣。3.(2分)老子(或李耳)4.(2分)顽皮机智的孙悟空、功利憨厚的猪八戒5.(2分)D6.(2分)B.7.(2分)略。8.(10分)⑴润物细无声、花重锦官城⑵滚滚而来、哄哄呼啸⑶水村山郭酒旗风、青旗沽酒有人家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⑸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二、阅读与赏析(40分)(一)比较阅读下面三则诗文,完成9—12题。(15分)9.(3分)D.10.(4分)虚写
2、、拟人11.(4分)视觉: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通过视觉色彩,写出了春花之艳之美。嗅觉:如“花里带着甜味”,写出了花之香甜的气息。听觉: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写出了春天的生机。12(4分)示例:选句:“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天来得快,来得迅速,来得俏皮,写出了小草的可爱和人们对突然发现小草的惊喜;“钻”字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意思到即可)(二)比较阅读下面现代诗文,完成13—16题。(15分)13.(3分)【甲】文:借助对长江的歌唱,
3、抒发了诗人对新祖国、新生活的赞美与歌唱,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展望之情。【乙】诗:通过赞颂古老黄河的雄姿、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和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抒发了作者对黄河母亲的无比自豪、骄傲之情。【丙】诗:以“当我死时”的强烈愿望,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眷恋之情和思念之苦。14.(4分)示例:修辞手法:反复我选:【甲】文“使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欢畅,青春一般的欢愉。”我的赏析:文章三次写到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长江的“黎明”“青春”的特点,突出了作者对长江的无比热爱之情。(意思到即可)15.(4分)“饕餮”一
4、词在该诗中是“贬义词褒用”,用味觉的大吃大喝、食而不厌,来形容视觉的贪婪,以奇特的想象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诗人对祖国的至爱至情。16.(4分)【甲】文:“哦,长江。哦,我们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长江是母亲,是乳娘,余光中愿意死在母亲的怀里,这样才会感到死得幸福。【乙】诗:“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余光中愿意死在中华民族的摇篮里,这样才会感到死的温馨。(三)阅读赏析下文,完成17—19题。(14分)17.(3分)特点:单调,沉静(或没有变化,茫茫一片)作用: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
5、点,为下文的原野冬猎提供了背景。⑵渲染了气氛的单调、沉静,与下文猎狐的紧张激烈形成鲜明的对比。⑶表达了作者对则克台草原的冬天、对茫茫雪原的赞美之情。18.(4分)惊奇→喜→莫名其妙→颤→震撼(写对3个即可赋全分)19.(3分)示例:我认为“纵马”用得最精妙,“纵”有放纵、任意、无拘无束的意思,一个“纵”字写出了作者驰骋雪原、纵横无阻、自由自在、意气风发的气概。(意思到即可)20.(4分)略。建议:可以写对狐狸的怜悯心理;也可以写对狐狸的赞叹心理;也可以写对狐狸的祝福心理。(符合文意和作者的情感即可。)三、写作与表达(
6、50分)21.作文分项打分表项目一等二等三等四等①内容20分20~16分15~10分9~5分4~0分②表达25分25~20分19~15分14~10分9~0分③文面5分5分4分3分2~0分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3分)hòngguōxiàng2.(2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3.(3分)《水浒传》、施耐庵、鲁达4.(2分)鲁智深大闹野猪林、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花和尚大闹五台山、大战呼延灼、鲁智深浙江坐化。等等。(答对两个即可赋2分)5.(2分)D6.(3分)C
7、.7.(3分)B.8.(每空1分,共10分)⑴芙蓉向脸两边开。闻歌始觉有人来。⑵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点点是离人泪⑶二日而香变、色香味尽去矣。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一风荷举二、阅读与欣赏(42分)(一)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3题(14分)9.(3分)①多②无奈③以……为苦恼10.(2分)D.11.(2分)①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1分)②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1分)12.(4分)莲花的“可爱”之处:高洁、稳重、正直、清香等等。(2分)芙
8、蕖的“可人”之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2分)13.(3分)托物言志、衬托(或反衬)、偶句(或骈句)(二)阅读赏析《梁思成的故事》选文,完成14--17题。(14分)14.(3分)不同意。(1分)理由:不多余。这一段通过“一个旅游观光者”的观景的肤浅而暂时的“惊奇”“兴奋”来反衬梁思成对建筑的“生命”感,通过对比、反衬,更加彰显了梁思成对建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