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孔子学当老师

跟孔子学当老师

ID:32395416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4

跟孔子学当老师_第1页
跟孔子学当老师_第2页
跟孔子学当老师_第3页
跟孔子学当老师_第4页
资源描述:

《跟孔子学当老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跟孔子学当老师开学以来读了周勇博士的《跟孔子学当老师》这本书,对孔子产生很大的兴趣,又读了很多与孔子有关的言行,感觉很有收获,使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都有很大的转变。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他不但是我国两千多年前的“至圣先师”,今天也同样受到世人尊敬和推崇。我想之所以如此,这与他的个性化的教育方法是分不开的。注重差异,因材施教,一直为世人所倡导,但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且孔子对“因材施教”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做法:孔子注意了解学生情况,

2、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论语》中记载着一个孔子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的经典例子。子路问:“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家里有父兄,怎么能自己做主张呢?”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答:“当然应该去做!”在一旁的公西华很不理解,认为老师讲话前后不一致。孔子说:“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谨慎些;而冉求遇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去做。”针对学生智能的高低,孔子也进行不同的教学。“中人以上,可以语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也。”就是说教学

3、要讲究由浅入深,因人而宜。孟懿子问孔子什么叫“孝”,孔子回答说:“无违”。当时由于孟懿子的理解能力的限制,没有进一步要求“无违”的内容,孔子也就不再讲下去。后来,樊迟向孔子问起什么叫“无违”,由于樊迟的理解能力已达到相应的水平,孔子才进一步具体说明“无违”就是父母生前死后都要按礼的规定对待他们,不能违反。对接受教育的对象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确定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如果不分析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笼统地灌输道德、知识和学问,就无法达到教育的预期效

4、果。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了解,,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子日:“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说:“我给颜回讲课一整天,他都不提不同意见和问题,好像很笨。可是退下之后,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颜回其实并不笨。”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看来,作为老师,他是欢迎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的,认为不会提出不同意见和问题的学生似乎有点愚蠢。但是,孔子是一位非凡的老师,他不以主观臆断去推测他的学生,而采用“退而省其私”的方法,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我

5、们今天的老师应当向孔子学习,评价学生要多方考察,不仅要注意观察学生在你跟前的表现,还要了解他私下的表现。孔子为什么要考察颜回私下里的表现呢?为什么要关注颜回是不是“亦足以发”呢?实际上孔子关注的是自己的教育策略针对颜回个人是否有效。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对后世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孔子兴办私学二千多年以来,其间几乎每一位重要的教育家或思想家在教学过程中都有意无意地运用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并加以发展。现代教育心理学进一步研究表明,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有:认知方面的个别差异,包括智力和认识结构

6、差异;性格类型的差异;气质类型的差异;能力方面的差异,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才能差异等。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必须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如果老师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而采用“一刀切”评价模式,这一定会导致其中一部分的学生心理状况受到影响,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类型和心理素质而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力争做到“因人而异”。比如,当我们的学生的性格是内向型的学生,我们应该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方式,教育的语言应该是和“风细雨式”的点拨和

7、引导。因为这一类型的学生心理较为脆弱,缺乏自信,如果我们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一味的批评,这样他们的心里就会受到严重的刺激和伤害,从而走向更为内向的深渊,达不到以评促进的评价目的。[孔子关于教师与学生的要求]2010-06-1221:36:20    1·在对教师的要求上,孔子是这样说的,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也就是要求教师必须肯于勤奋学习,孜孜不倦,而对教育学生则要求不知疲惫,循循善诱;这反映了对教师治学态度的严格要求。     另外,孔子还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这是

8、一种能够就已有知识加以发挥和推理的本领。他认为“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可见孔子相比之下更重视教师的理论思维和理性思辩。  2·在对于学生学习方面的要求上,孔子也有独特的见解。孔子特别重视通悟,《论语》记载的一个故事可以说明: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而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  他又说:“不愤不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