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87154
大小:56.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4
《李世民如何组建管理团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李世民如何组建管理团队王凤翔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用人组队的时候,不必苛求全面全能,关键是要弄清人才有什么长处,如何用他的长处。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公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唐盛世由此开始。唐太宗李世民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第一明君”、“中国皇帝排行榜第一位”、“大唐第一CEO”等,贞观贤臣也是名扬千古。唐太宗自述人君之道的《帝范》和记载贞观君臣政论的《贞观政要》,俱已成为后世君臣和今日领导干部的必读之书。 “贞观之治”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度,与唐太宗的治国用人之术及其组建的管理团队是分不开的。那么唐太宗是如何在开国登基不久,将天下人才为己所
2、用,组建成一支高效合理的管理团队的呢?任官惟贤才 自古管理即以人为本。唐太宗非常重视选才用人,提出了“治天下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把招揽人才,选贤用能看作治国第一要务。他认为争天下的关键是有争天下的人才。因此,李世民早在即位之前的秦王时期,就广纳贤士,文有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等“秦王府十八学士”,武有程知节、秦琼、尉迟敬德等一干猛将。为世艳羡的秦王府臣正是李世民为收人心、组团队建立的人才库。这些人才都成为他日后发动玄武门之变,夺权登基的骨干力量,为大唐创业直至贞观盛世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基础。 李世民以知人善任著称,自有识人用人之道。首先,内选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贞观外
3、臣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妻长孙皇后的哥哥,唐太宗评价他“善于躲避嫌疑,待人接物聪明敏捷,处理事务古人不及”,准备授其高位,但有人以“外戚位三公,嫌议者谓天子以私后家”进行劝阻,连长孙皇后也不同意。唐太宗仍坚持拜其为相,终襄大业。屈突通、尉迟敬德曾为沙场敌将,李世民却能倾心结纳,用之不疑,二人终究效其心膂,立下殊功。魏征早年追随过李密、窦建德,入唐后又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在宫廷斗争激化时,他多次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本应杀之为后快的唐太宗却被魏征“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气节所感动,毅然任用魏征为谏议大夫。 其次,任人唯贤,不限出身门第。贞观名臣中,即有杜
4、如晦、高士廉、崔仁师等世家大族,又有寒门子弟的刘洎、马周、张亮等,甚至还有出身奴隶而被提拔为大将的钱三陇、马三宝。马周,本一寒门布衣,困顿流落京师后,靠给中郎将常何做门客糊口度日。因偶替常何给唐太宗奏陈二十余事,均称上意,马周即刻就被召见,委以重任。张行成出身小吏,原为一县主薄,由于才华出众,政绩突出,唐太宗亲自擢为宰相。 但凡成大事的领导者,不仅自身能力超群,而且还善于识人、用人,手下人才济济,贞观君臣即是如此。李世民认为“任官惟贤才”,因此选官用人不避仇嫌,不以尊卑为意,可谓不拘一格,惟才是举。这充分体现出李世民思贤若渴的谦逊品格、不计仇嫌的宽广胸怀以及决断执着的
5、领导气魄。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在用人上,唐太宗主张人尽其才、量才录用。他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他还说:“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进一步阐述了“用人所长”使人才“各得其所”的思想。 贞观名相房玄龄与杜如晦,是历史上著名的决策组合。二人并未有轰轰烈烈的疆场功业,却居贞观功臣之首,以致宋代史臣在编修唐史时对他们颇多微词,其实这正反映了唐太宗用人取其所长的独到之处。若细数贞观时期的台阁规制、典章文物,就会发现多出自二人之手。房玄龄处事
6、孜孜,恪尽职守,但遇事常犹疑不决;而杜如晦虽不善思想,但他分析周密,精于决断,二人性格行为互补,成为黄金搭档,号称“房谋杜断”。 在贞观管理团队中,可谓各取所长,人尽其用。戴胄不通经史,有人嘲笑他不学无术,但他为人正直,忠诚廉洁,办事公道。唐太宗就让他出任主管司法的大理少卿。在任上,戴胄公正执法,不阿权贵,政绩斐然。贞观名将李靖可称文韬武略,出将入相。唐太宗让他统管重兵,战时御边出征,闲时入朝辅政,为政权巩固立下殊勋。魏征常将谏诤之事视为己任,耻于君主不及尧舜,于是唐太宗任用他为谏议大夫,专门负责向皇帝提意见。魏征前后献言三百余策,其中多为太宗采纳。房玄龄、杜如晦、魏
7、征、李靖等人共参朝政,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构建起大唐的中枢管理团队。 唐太宗在总结自己的原因时,曾认为原因只有五条。其中第二条就是说一个人做事,不可能样样都会,用人总是用他的长处,避免用他的短处。在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优势,进而使决策准确,国家保持良性运转。 因此,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用人组队的时候,不必苛求全面全能,关键要弄清人才有什么长处,如何用他的长处。毕竟,“通才”、“全才”是极少有的,只要每个人都能发挥出个体优势,密切合作,优势互补,通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