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感悟

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感悟

ID:32360482

大小:48.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3

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感悟_第1页
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感悟_第2页
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感悟_第3页
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感悟_第4页
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感悟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究性教学几点感悟【内容提要】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探究性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尊重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相信学生能探究”的自信心。有效探究的关键是老师帮助学生恰当地确立“探索点”。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学生已有的经验,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首先设计好有效的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解决“怎样探究”的问题。【关键词】探究性教学知识经验探索点探究活动教学观念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

2、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可见,老师的包办,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就不强烈、探究思维不活跃,个体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焕发。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探究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发挥他们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尊重学生的经验,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探究性教学通常是围绕一

3、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总是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因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课堂伊始首先要做的工作。但“6问题”常常被教师包办代替。教师通常只考虑到知识在新知学习中的作用,没有意识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已有知识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从已有数学思想方法中获得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如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问学生:看到这个长方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我想知道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我想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对于教师期望学生提出“怎样求它的面积”这个问题很少有学生会想到,因为这是未学的知识,即使在教师一再启发下勉强提出来,

4、学生还是要问:干吗要求它的面积?求它的面积有什么用?如果设计下面的情境,问题就能自然地引出来,也能解决“为什么要学习它的面积”的疑问。篮球场图:学校要建一个水泥面的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工程造价是每平方米150元。学生自然会想到:篮球场的造价是多少元?进一步思考还会想到:只要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就能求出篮球场的工程造价是多少元。于是提出了“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这一问题,然后转入问题的解决与探索中。可能有的教师会问:学生能提出这个问题吗?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解决经验:从学习乘法开始,学生就解答如“篮球队有12人,田径队人数是篮球队的3倍

5、,田径队有多少人”这样的问题,多尝试以后就会建立起一个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即运用乘法计算的模型。一旦这个模型建立起来,就会成为解决新问题的经验,会随时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发挥作用。也正因如此,当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缺少条件时,缺少的条件就会成为问题被提出来。这样分析以后,我们就会清楚学生在解决“篮球场造价”时为什么会提出“6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这一问题了。看来,一个好的情境必须以儿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教师必须尊重儿童的已有经验。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学生能探究尊重儿童经验在学习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贯彻新的教

6、育思想、教学观念要有物质基础作为支持,这个基础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脱离了这个基础,观念的转变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意识不到这个基础的存在,教师就始终打不开探究性教学这扇“大门”;对这个基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会的探究性教学面前徘徊不前;而对这个基础的分析不到位,将会使探究走弯路。有一次听“角的度量”一节课,当学生认识了量角器及1°时的大小以后,教师要求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三角板上的角及画在纸上的角各是多少度,听到几在位教师在议论:“还没讲测量方法,怎么就让学生测量呢?学生能会吗?”在他们看来,要使学生学会测量角的大小,教师必须先讲清楚,否则学生是不会测

7、量的,也学不会测量。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学生的经验在若所起的作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大量的测量活动早已丰富了学生对测量的感性认识,即所谓测量,就是测量从“开始”——“结束”的大小,只不过这里的测量是在二维空间内,“开始”与“结束”不是两个点,而是角的两条边,这是测量方法中的共同性与差异性。量角器及1°6等大小的认识使得学生原有认识状态的平衡被打破,这其实也就赋予了测量活动以新的意义,也使得测量活动有了适度的障碍性,学生完全有能力把以往的测量经验迁移过来,从而实现认知的再度平衡。至于担心有的学生在测量时会出现下面的问题,如量角器的中心没有对准角的顶点,读角的

8、大小时会不会把内圈刻度读成外圈刻度等,这是探索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是学习应该经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