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86621
大小:5.72 MB
页数:111页
时间:2019-02-02
《云南省玉米圆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理小种和交配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TCLC:Secrecy:UDC:No.:PathogenIdentificationofNorthernCornLeafSpot,RacesandMating-typesofCochlioboluscarbonuminYunnanAThesisSubmittedto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InSpec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MasterDegreeofBiochemistryandMolecularBiologyCandidat
2、e:LuCanhuaSupervisor:Prof.HeYueqiuKeyLaboratoryofPlantPathologyofYunnanProvince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Kunming,650201,CHINAMay2012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云南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3、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时间:年月日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云南农业大学有关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管理办法及规定,即:云南农业大学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云南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研究生签名:时间:年月日导师签名:时间:年月日云南省玉米圆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理小
4、种和交配型分析摘要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和能源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玉米圆斑病在云南省常年发生,有加重趋势,但该病的病原菌多样性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弄清玉米圆斑病的病原和探明病原菌的形态差异、生理分化和交配型及交配能力。对病原菌致病性检测、形态测定和ITS序列分析,首次证实云南省玉米圆斑病病原物为玉米生平脐蠕孢菌,有性态为碳色旋孢菌。分析病原菌在不同品种的致病性和反应型,将生理小种鉴定为3个生理小种,即1号、2号和3号。采自云南省13个州市的169个单孢菌株中,3号小种为优势
5、小种,占73.96%,2号小种次之,1号小种最少,不足1%;小种在不同地区其分布和频率有差异,1号小种仅在德宏发现,2号和3号在多数地区频率分别约为30%和70%,临沧地区仅分离到3号小种,玉溪地区2小种频率较高,为47.62%。云南省玉米圆斑病菌以弱和中等致病力菌株为主,仅有3%为强致病力菌株。病原菌培养性状和孢子形态存在差异。菌株在PSA培养基中分泌的色素可分为5类,分别为天蓝色、灰绿色、浅红色、红紫色和紫褐色,以灰绿色和浅红色为主。实验中测量15629个孢子,分析表明孢子大小为30.19~76.86×8
6、.46~14.27μm(平均53.52×11.37μm),孢子长度不超过119μm,宽度不超过19μm,长宽比在2.90~6.53(平均4.72),隔膜3~9(平均6)。CCR2和CCR3菌株间产孢量有差异,多数CCR2菌株在PSA培养基上产孢量比CCR3菌株低。实验筛选出产孢量大、致病力低的菌株CC054,在TWA+W和PSA培养基上产孢极少的菌株CC131和CC133,形态差异较大的菌株CC023、CC084、CC087、CC115、CC161和CC171等6株。云南省玉米圆斑病菌有两种交配型,未检测到含
7、有两种交配型的菌株。供试菌株中,83株交配型为MAT1-1,85株为MAT1-2,分离比为1:1。43份2号小种中,MAT1-1菌株频率仅为23.26%。两种交配型存在于同一地区,甚至同一田块。杂交检测证实,2号小种和3号小种能进行小种内和小种间杂交,但不同菌株的交配能力有差异。Q型平均法对供试菌株聚类分析,玉米圆斑菌的169个单孢菌株均落在距离系数2.5以内。在系数为0.5时,这些菌株可分为11个遗传群体,当距离系数为0.25时则更多,可分为27个类群。关键词:玉米圆斑病;表型特征;生理小种;交配型;遗传相
8、似性i云南省玉米圆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理小种和交配型分析PathogenIdentificationofNorthernCornLeafSpot,RacesandMating-typesofCochlioboluscarbonuminYunnanLuCanhua(FacultofAgronomyandBiotechnology)DirectedbyPro.HeYueqiuABSTRCTMaize(Ze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