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56825
大小:63.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2
《浅谈高考中成语的来源及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高考中成语的来源及运用 腾冲县第三中学黄在菊内容摘要:本文简单阐述了在高考中成语或熟语的正确运用及来源。关键词:高考成语运用来源成语源远流长,运用普遍,极富有表现力。长期以来,为人们在交际中所使用,是熟语的范畴之一。何为成语?顾名思义,成语是一种相沿袭用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是一种定型的语素结合。语词汇中有数量很多的成语,多数成语是四个音节,写出来是四个字,一般都有出处。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孤掌难鸣、排山倒海”等。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有些成语则需要知道它的来源或典故,才能更好更准确地理解它的意思,如“朝三暮四”等。当然,成语除“四字格”外,也有非“四字格”的,
2、如“莫须有、牛头不对马嘴、按下葫芦又起瓢”等。一、成语的来源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古代的神话寓言故事凝缩而来。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它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者拟人手法来说明道理,常带有劝诫或讽刺意味。我国古代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寓言,有些成语就来自古代的寓言故事,这类成语充分显示了单音节语素在组合时的优越性,因为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四个语素组合在一起,有四个意义,这就能够容纳下一个故事了。例如“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寓公移山”(《列子.汤问》)等等。 其次,从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凝缩成的。我国历史悠久,古代文献
3、记载有许多有名的历史事件、历史故事,有的用以凝缩为成语,来说明某种道理、某种认识或者某种境遇。例如“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闻鸡起舞”(《晋书.祖狄传》)等等。再次,从古代诗文作品中语句习用而来。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从《五经》、《四书7》先秦诸子到历代的笔记杂著,以至诗词、戏曲、小说等许多作品中的名句脍炙人口,人们在表达时往往喜欢引用这些语句来说明自己的思想,而这些语句经过反复使用,往往就成了成语。这类成语,有的是作品中的原话,有的则是经过加工、简缩而成的。例如:“短兵相接”(《楚辞.九歌.国殇》)、学而不厌(《论语.述而》)等等。 最后,来自群众的口头俗语。“狼子野心、众志
4、成城、千夫所指”等,都来自古代的俚语。“一干二净、三长两短、千方百计”等都来自后世口语。在各种来源的成语中,有的是直接援用的,有的是经过改造的。至于来源于神话寓言和历史故事的成语,则大多数是对其故事情节加以概括而成的。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意义改变了,例如“明哲保身”,原来含义有褒义,现在转为贬义。也有的更换了构成成分,例如“每下愈况”,现在改为“每况愈下”等。可见成语也是有变化的。高考中各地试题所选成语大都来自日常生活和课本中常见的成语,几乎未出现过陌生的成语。另外,只有些成语是日常生活和报纸杂志中容易出错的也经常呈现在考题中。所以高考中其题料范围
5、与生活息息相关。二、成语的运用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无处不在,使用得当能使语言的表达锦上添花,反之,则贻笑大方。在高考中,成语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考点。从近三年各地考题情况来看,虽然涉及到了惯用语(熟语)、歇后语、俗语,但是重点还是考察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于考容易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感情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考查成语的运用是近年高考中必备的题型。从近六届高考来看,考查形式是以选出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为主。该题型对考生有一定难度。结合平常报刊中成语的误用,无外乎是以下八类:(一)改造成语,或者换词,或者出现错别字例1:面对不幸,是怨天忧人,还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7这句话中的“怨天忧人”
6、属换词误用,看似通顺,实则无此成语,应为“怨天尤人”。例2:他们家穷得家徒四璧。此类尚有如“寥若辰星(晨)”、“入目三分(木)”、“心”不在蔫(焉)”“大刹风景(杀、煞)、“坚忍不拔(韧)”“蔽帚自珍(敝)”等误用例子。(二)把成语作修饰语用,修饰作用又不当。例1:叫我惊讶的是悬挂于屋门前旗杆上一面如火如荼的国旗。这句话中“如火如荼”意为“比喻气势旺盛或热烈”,用来修饰国旗是不当的。例2:导游带着大家饱览了莫高窟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这句话中“美轮美奂”用来“形容高大华美(专指建筑物,而不是其他形式的美)。”句中显然弄错了修饰的对象。此类词语误用,高考已考查过的有“美轮美奂”“首当其冲”等。
7、(三)运用成语时,分不清施动方与受动方。例1:不论什么时候,冰心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动听,自如自在地发表她的观点。句中“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句中误用在施动者(冰心)身上了。例2:两人宽的拾级而上的青岗石山道,忽陡忽缓,忽弯忽拐。句中“拾级而上”本意是“沿着石阶而上”,只能用于施动者人,不能作修饰语用,改作“依山而上”即可。(四)望文生义例1:小说是虚构的,但其人其事看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