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00057
大小:57.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语文复习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年级语文复习计划根据新课标理念、依据北师大教材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复习计划。复习时间:第一阶段:语文基础知识的单项复习。第二阶段:阅读和习作的复习。第三阶段:自由复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第四阶段:综合测试。复习方法:集中复习与自主复习相结合。复习内容:语基部分、阅读部分和习作部分。具体安排:(一)语基部分要求:全员参与,自主复习,个别强化。依据教材和试卷内容,对字、词语、句子方面所涉及到的项目进行归类概括。大概分为以下几项:①看拼音写词语。②多音字、形近字组词③填字组词。④一字组多词。⑤换偏旁组
2、词、添偏旁组词。⑥照样子写词语、选择近义词填空。⑦写出带有数字或意思相反相近的词语。⑧扩句、缩句、变化句型、修改病句我根据学生在复习中的一些比较大的问题进行强化练习单项验收,这样能做到发现知识的漏洞及时弥补(二)阅读部分练中有导导中有练一、背诵和默写1、要求背诵的部分必须人人过关。2、把背诵的段落交给学生,让他们选择易错字、重点词语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3、默写不可忽视的,一定要落实在笔头上,可以进行一些小型的突击性的默写比赛,学生也感兴趣。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不动笔墨不读书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
3、笔头”。在读书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或精彩的段落,随时用笔圈点勾画出来。在读不懂的地方随时用笔作个记号,待通篇读完后再认真思考或向别人请教。2、勤查字典、词典 课外阅读时一般没有老师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很可能会遇到许多生字词语,我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自学,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3、记笔记或写阅读心得 在读书过程中,把书中优美的句子、精彩的段落摘抄下来,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读完书后,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受到的
4、启发写在笔记本上。这样不仅提高了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而且还养成了勤于动笔的好习惯。4、勤于思考,积极讨论 读完一篇文章要回过头来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还要想一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说明什么。遇到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让别的同学也读一读那篇文章,然后共同讨论。发挥大家的力量,可较好地解决疑问。我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的教学中形成,复习只能是一个加强、提升的过程。所以我复习的重点不是放在怎么读,而是放在怎么审题、解题方法上。做每一道题时,我都帮助学生审清楚题目要我们做
5、什么?怎么做?对于回答问题的训练,我训练学生要抓住问题的核心,找关键。要理解文章,从文章中去找答案,养成他们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做题方法。三、阅读本册教材,进行归类练习 我要求学生熟读教材并分组进行归类: 1、内容要点归类:可以编成填空题进行练习。 2、人物特点归类:可以编成连线题进行练习。 3、写作方法归类:可以编成选择题进行练习。(三)习作部分 1、日记方面: A、写好日记:我让学生从四个一练习写日记 (1)一事一议(练习写事的,把过程写清楚) (2
6、)一景一描(练习写景的,抓住景物特点) (3)一人一写(练习写人的,要让人活起来) (4)一感一想(练习想象的,想象事实结合) B、坚持日记交流: 每天三至五个人进行日记交流,交流日记的方法是自己读、自己评、同学评、老师导相结合。这样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渐提高习作水平,而且不乏味。 2、作文 A、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事 (1)围绕一个意思去写,要把步骤交待清楚。 (2)可以运用“先、然后、接下来、最后”等关联词语。 (3)还可以抓细节、抓动作使文章更生动。B、按方位的变化写
7、景(1)我们看到的景物不是静止不动的一个画面,没有一个单纯的景物,我们要注意方位的变化要交待清楚。(2)写各处的景物要抓住特点。(3)注意详略得当。C、动静结合写植物(1)文中不但要有静态描写,还要有动态的衬托,这样形象才生动。(2)运用恰当的形容词和数量词。(3)运用合理的修辞方法使文章更加充实。D、抓住特点写动物(1)描写动物要抓住它的特点。使人一眼就能看到其非他物。(2)描写动物的外形要按顺序。(3)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的写作手法。3、看图作文(1)正确理解把握图意:明白图中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根据图画找出事
8、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2)加入合理的想象 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都是静止的画面,如何让画面活起来,使图中的内容还原于生活呢?就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我们的头脑中要把自己想象成自己就是途中的主人公。想象在这种特定环境中所想、所言、所闻、所感。这样的文章就会生动。 综合复习 及时补漏,自助复习 根据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