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94066
大小:62.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1
《一改浅谈古筝曲《伊犁河畔》的音乐特色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古筝曲《伊犁河畔》的音乐特色开题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1研究目的现代筝曲是在继承传统筝曲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开阔创新从而产生出众多新型的表现技巧和表现形式,从而衍生出新的古筝曲目。我国古筝曲发展时间较长,我国的古筝曲作家在传统的艺术形式上结合了许多西方的作曲形式和机巧,不断的提高我国筝曲的内涵和艺术素养,从而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的作品供人欣赏。本文通过研究《伊犁河畔》的音乐特色,分析其内在含义,同时给其他学者提供一份参考。2研究意义古筝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古筝几乎可以说是最受百姓欢迎,并且在秦国广为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筝的艺术得到了多
2、样化的发展,并且日趋完善。到了2000年以后,我国的古筝演奏家和作曲家不断的进行探索和艺术的尝试。在东方艺术的基础上结合西方艺术不断的扩展古筝艺术的魅力,并且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结合在一起挖掘古筝艺术的潜在魅力。无论从作品创作还是表演形式等等方面古筝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由此产生了大批优秀的古筝作品。《伊犁河畔》是成功亮创作一首广为人知的古筝独奏曲目。它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新疆维吾尔族歌舞“赛乃姆”的音乐风格,这首曲目是将我国传统乐器与独具新疆特色的音乐结合在一起的,这样的结合方式,使得古筝具有了奇特的西域风情。《伊犁河畔》这首曲子描绘了伊犁河畔的美丽自然风光和伊犁人民
3、在伊犁河畔天山脚下载歌载舞的幸福生活景象。此曲已被认定为中国古筝名曲,被选入《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和《中国古筝考级教程》,作为优秀古筝教学曲目,被选入《古筝教学法》。 此曲大量运用了按弦、按颤弦、按滑弦、双按弦、定时滑弦、右手连续快速抓弦等弹奏技巧,这些技巧对充分表现乐曲内容,体现民族特色,深刻揭示乐曲主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伊犁河畔》的乐曲特点,分析作曲家的创作技巧和创作意图。为其他学者提供一份参考。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搜集近十年来的文献可以看出,对古筝曲的研究主要从古筝的流派风格特点、代表曲目的分析、古筝曲的审美取向以及演奏技巧的研究。例如魏军
4、的《高自成筝演奏艺术》、李婷婷的《从四首同名筝曲(高山流水)管窥浙江、河南、山东筝派的风格及特点》等文章都是从古筝流派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对古筝艺术曲目的研究文献。例如:赵一的《清代古谱<弦索备考>中筝曲<海青>的研究》。关于古筝曲《伊犁河畔》的研究多是关于其演奏特点和演奏要点的研究。三、主要内容一《伊犁河畔》创作的背景二《伊犁河畔》的演奏要点和指法机巧1全段的慢-快-慢节奏的掌握2摇弦力度和频率的掌握3整体滑弦的演奏要求三《伊犁河畔》的音乐特色和技巧(一)《伊犁河畔》的音乐特色1结合当地民俗特点2将传统古筝艺术与西域音乐相结合(二)《伊犁河畔》的技巧1多样化得摇
5、指2不同性质的刮奏总结参考文献致谢四、论文的主要阶段、进度及完成时间2014年11月22日至2014年12月4日前收集资料,撰写并上交开题报告及论文提纲;2015年2月15日至2015年4月02日前进行调研,撰写并完成论文初稿;2015年4月15日至2011年5月6日前修改论文,撰写并完成论文第二稿;2015年5月10日至2015年5月20日前修改论文,撰写并完全定稿提交打印好的论文;2015年6月1日至2015年6月10日前进行论文答辩。五、参考文献需要的可以写,不需要的要去掉,需要分类(和声类可以选择几个,太多了,为啥开题报告的论文都没有呢?用到的一定要加在参考文献
6、里面[1]李萌.中国现代筝曲集萃(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2]雷欢.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古箏考试曲目与指导[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年.[3]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吴式锴.和声艺术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5]张肖虎.五声性调式及和声手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6]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7]黎英海.汉族调式及其和声[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59年.[8]和声的民族风格
7、与现代技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9]民族化复调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10]桑桐.和声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11]王震亚.五声音阶及其和声[M].上海:上海文光书店,1949年.[12]沈一鸣.和声的民族风格与现代技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13]吴春福.音乐考研复习精要-曲式与作品分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14]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上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15]王正强.秦腔音乐欣赏漫谈[M]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