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贾宝玉的狂 (2)

【课外阅读】贾宝玉的狂 (2)

ID:31955404

大小:2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29

上传者:U-3772
【课外阅读】贾宝玉的狂 (2)_第1页
【课外阅读】贾宝玉的狂 (2)_第2页
【课外阅读】贾宝玉的狂 (2)_第3页
【课外阅读】贾宝玉的狂 (2)_第4页
【课外阅读】贾宝玉的狂 (2)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贾宝玉的狂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课外阅读】贾宝玉的狂【原文】原来宝玉会过雨村回来听见了,便知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心中早又五内摧伤,进来被王夫人数落教训,也无可回说。见宝钗进来,方得便出来,茫然不知何往,背着手,低头一面感叹,一面慢慢的走着,信步来至厅上。刚转过屏门,不想对面来了一人正往里走,可巧儿撞了个满怀。只听那人喝了一声站住!宝玉唬了一跳,抬头一看,不是别人,却是他父亲,不觉的倒抽了一口气,只得垂手一旁站了。贾政道:好端端的,你垂头丧气害些什么?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你那半天你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葳(wi)葳蕤(ruí)蕤:委顿的样子。。我看你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咳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无故这样,却是为何?宝玉素日虽是口角伶俐,只是此时一心总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如今见了他父亲说这些话,究竟不曾听见,只是怔呵呵的站着。贾政见他惶悚,应对不似往日,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方欲说话,忽有回事人来回:忠顺亲王府里有人来,要见老爷。贾政听了,心下疑惑,暗暗思忖道:素日并不和忠顺府来往,为什么今日打发人来?一面想一面令快请,急走出来看时,却是忠顺府长史官,忙接进厅上坐了献茶。未及叙谈,那长史官先就说道: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皆因奉王命而来,有一件事相求。看王爷面上,敢烦老大人作主,不但王爷知情,且连下官辈亦感谢不尽。贾政听了这话,抓不住头脑,忙陪笑起身问道:大人既奉王命而来,不知有何见谕,望大人宣明,学生好遵谕承办。那长史官便冷笑道: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各处去找,又摸不着他的道路,因此各处访察。这一城内,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下官辈等听了,尊府不比别家,可以擅入索取,因此启明王爷。王爷亦云:若是别的戏子呢,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诚,甚合我老人家的心,竟断断少不得此人。故此求老大人转谕令郎,请将琪官放回,一则可慰王爷谆谆奉恳,二则下官辈也可免操劳求觅之苦。说毕,忙打一躬。贾政听了这话,又惊又气,即命唤宝玉来。宝玉也不知是何原故,忙赶来时,贾政便问: 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那琪官现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芥,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于我。宝玉听了唬了一跳,忙回道:实在不知此事。究竟连琪官两个字不知为何物,岂更又加引逗二字!说着便哭了。贾政未及开言,只见那长史官冷笑道:公子也不必掩饰。或隐藏在家,或知其下落,早说了出来,我们也少受些辛苦,岂不念公子之德?宝玉连说不知,恐是讹传,也未见得。那长史官冷笑道:现有据证,何必还赖?必定当着老大人说了出来,公子岂不吃亏?既云不知此人,那红汗巾子怎么到了公子腰里?宝玉听了这话,不觉轰去魂魄,目瞪口呆,心下自思:这话他如何得知!他既连这样机密事都知道了,大约别的瞒他不过,不如打发他去了,免的再说出别的事来。因说道:大人既知他的底细,如何连他置买房舍这样大事倒不晓得了?听得说他如今在东郊离城二十里有个什么紫檀堡,他在那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想是在那里也未可知。那长史官听了,笑道:这样说,一定是在那里。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罢,若没有,还要来请教。说着,便忙忙的走了。贾政此时气的目瞪口歪,一面送那长史官,一面回头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一直送那官员去了。才回身,忽见贾环带着几个小厮一阵乱跑。贾政喝令小厮快打,快打!贾环见了他父亲,唬的骨软筋酥,忙低头站住。贾政便问:你跑什么?带着你的那些人都不管你,不知往那里逛去,由你野马一般!喝令叫跟上学的人来。贾环见他父亲盛怒,便乘机说道:方才原不曾跑,只因从那井边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所以才赶着跑了过来。贾政听了惊疑,问道: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喝令快叫贾琏,赖大,来兴。小厮们答应了一声,方欲叫去,贾环忙上前拉住贾政的袍襟,贴膝跪下道:父亲不用生气。此事除太太房里的人,别人一点也不知道。我听见我母亲说说到这里,便回头四顾一看。贾政知意,将眼一看众小厮,小厮们明白,都往两边后面退去。贾环便悄悄说道: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便往里边书房里去,喝令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与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便知又是为宝玉了,一个个都是啖指咬舌,连忙退出。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 众小厮们只得齐声答应,有几个来找宝玉。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第三十三回)【讲解】在贾宝玉初次登场时,作者写了两首《西江月》,称贾宝玉为似傻如狂。傻也叫痴,指的是对某种情欲的沉迷状态;狂指的是一种反叛主流社会价值形态的思想状态。这傻与狂二字,正代表着贾宝玉情感和思想两大方面。在小说中,作者更多的时候把傻表达为痴。小说对贾宝玉的痴有大量的、形态多样的描写。但是,为什么贾宝玉自小便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小说写他在一周岁抓周时只抓女人用的脂粉钗环。莫非他真是天生的酒色之徒?难道他真的是无故寻愁觅恨?对此,作者并未作正面的交代,只是在第一回的石头寓言里作了一种象征性的描述。贾宝玉的前身石头是女娲在大荒山上炼顽石补天时剩下的,女娲把它弃在青埂峰下。后来一个和尚在石头上镌下了一偈: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脂砚斋在女娲弃石青埂峰正文处有一眉批: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在无材可去补苍天处,又有夹批道:书之本旨。脂砚斋点明:青埂即情根的谐音。不过,按照这一寓言的情节顺序,脂批的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表述为:因无材补天,故落堕情根。所谓补天,就是补天济世。这段寓言无非是要表达这样的意思:不能为朝廷出力,不能为天子分忧,不能治国平天下,只好把心灵归宿寄托在女子身上。石头不得补天,便来至太虚幻境,于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见到一棵绛珠仙草,遂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感其灌溉之恩,发誓以眼泪为报,这就是木石前盟。贾宝玉为什么无材补天?其原因何在?补天究竟需要怎样的才华?小说第四回写贾雨村得知护官符的威力之后,如何顺水推舟、顺应时势,以徇情枉法的手段保住了乌纱帽。小说中曾经点明,贾宝玉正是最厌恶贾雨村这流人物。贾雨村乱判葫芦案之后,讨好了四大家族,政治上也飞黄腾达了。贾雨村之流的人物成了一个补天的人物,贾宝玉便只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 。贾雨村代表了那个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他的人生道路:读书、中举、成进士、做官,代表了当时那个社会的补天的主流方式。贾宝玉对这种庸俗的价值观的厌恶、鄙视之情集中表现为极恶读书。他否定了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他成了主流社会的弃儿,他把不读书做官的女性设想为精神上的一块净土,这便是石头无材补天到落堕情根的社会历史内容。无材补天是狂,落堕情根则是痴,是傻。可以说,贾宝玉是因狂而痴、由狂入痴的。那么就让我们从贾宝玉的狂字谈起。在中国古代人文传统中,有一种狂人的人格。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个狂字即是疯狂、疯癫,表现出一种有悖常规的行为状态。在西方现代文明中,狂被赋予正面的价值,它被理解为反传统、反正统、注重自我,以极端的形式确认自我的价值。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狂人传统。春秋时期,楚昭王政令无常,狂人陆通(字接舆)佯狂不仕。孔子在楚国时与接舆相遇,接舆行歌从孔子身边走过,想感动孔子,便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大意是:接舆知道孔子有圣德,故把孔子比拟为凤鸟。但凤鸟只在圣君年代才出现,孔子周游列国,不能实现他的理想,可见是凤德之衰。现在归隐还来得及,现在的从政者皆无德,不久将危亡。)世人皆醉,狂人独醒。这则历史故事遂成为一个意蕴丰富的文化意象。唐代那位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浪漫诗圣李白便这样歌咏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狂人往往只是反对主流社会,而不是反传统,也不是反对儒家正统。相反,狂人反对主流社会,其目的正是要维护儒家正统,它是儒家正统的补充。从阮籍、嵇康,到徐渭、李贽,再到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都属于这样一种狂人人格。贾宝玉的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叛主流社会的价值形态,二是在生活方式上反叛主流社会的道德形态。在反叛主流社会的价值形态方面,贾宝玉有很多奇谈怪论。当花袭人谈到人活百岁,横竖要死的时候,贾宝玉说: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拼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袭人说:忠臣良将,出于不得已他才死。宝玉说: 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汙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第三十六回)他说:只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第十九回)他对文死谏,武死战、读书上进这一主流社会的宏大叙事进行无情的解构。贾宝玉对主流社会价值形态的反叛更主要的是表现在对读书做官的八股科举制度的否定上。在贾府的当权者看来,贾宝玉在贾府中本来应该扮演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角色。冷子兴说,贾府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第二回)这就是贾宝玉诞生于斯世斯时贾府的基本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宁、荣二公把振兴家族的唯一希望寄托在宝玉身上。宁、荣二公的灵魂嘱咐警幻仙姑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第五回)作为贾宝玉的父亲,贾政更是对宝玉寄予厚望。他们所寄的厚望无非是希望宝玉也像贾府的那些伟大的祖先一样,能够仕途亨通,光宗耀祖。而要做官则必须经由读书应试的道路。所以贾政要培养宝玉的第一步便是让他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应试,因而所读之书也就只能是应试之书。明清两代的科举采用了八股文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四书中出题目,答案则以朱熹的注为标准。这样,读书人只要背熟四书和朱注,练熟八股文法,就可以顺利通过科举之路,敲开官场的大门。至于个人的道德操守和才情,就为读书人所无暇顾及,甚至不屑一顾。《儒林外史》的楔子写王冕得知礼部议定的取士之法是用四书、五经、八股文时,失望地说: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所谓文行出处,指的是人的道德操守。不仅如此,作为陶冶情感的诗词歌赋也被视为杂学,周进任广东学道时,一个童生要求周进当面考他的诗词歌赋,周进大怒: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该用心做文章,那些杂览学他做甚么?况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看你这样务名而不务实,那正务自然荒废,都是些粗心浮气的说话,看不得了。(第三回)贾宝玉正是处于这样的人文环境之中,但他拒斥的正是这样一种主流价值观。凡是读书上进的人,贾宝玉就给他们起个名字叫作禄蠹。一听说父亲贾政要问他的话,他便如孙大圣听见了紧箍咒一般,登时四肢五内一齐皆不自在起来。因为贾政要他温习的应试文章,只有学庸二论是带注背得出的。至上本《孟子》,就有一半是夹生的,若凭空提一句,断不能接背的,至下孟 ,就有一大半忘了。算起五经来,因近来作诗,常把《诗经》读些,虽不甚精阐,还可塞责。别的虽不记得,素日贾政也幸未吩咐过读的,纵不知,也还不妨。至于古文,这是那几年所读过的几篇,连左传国策公羊榖粱汉唐等文,不过几十篇,这几年竟未曾温得半篇片语,虽闲时也曾遍阅,不过一时之兴,随看随忘,未下苦工夫,如何记得。这是断难塞责的。更有时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恶此道,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微奥,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虽贾政当日起身时选了百十篇命他读的,不过偶因见其中或一二股内,或承起之中,有作的或精致、或流荡、或游戏、或悲感,稍能动性者,偶一读之,不过供一时之兴趣,究竟何曾成篇潜心玩索。如今若温习这个,又恐明日盘诘那个;若温习那个,又恐盘驳这个。况一夜之功,亦不能全然温习。因此越添了焦燥。自己读书不致紧要,却带累着一房丫鬟们皆不能睡。(第七十三回)贾宝玉对于仕途经济已经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平日他在大观园里,在女儿堆中甘充下役,能够为女儿们尽心,是他最大的幸福。但他有一个基本的底线,就是不能提仕途经济,即使是薛宝钗、史湘云,只要一提起仕途经济,他就立刻翻脸。史湘云劝他会会政客,谈谈仕途经济,他立刻令湘云难堪,要把她轰出屋子。而他喜欢读的又是一些什么书呢?他读过的书包括四书、五经,通俗文艺,《老子》、《庄子》。通俗文艺中的《西厢记》、《牡丹亭》是他最喜欢的,他对林黛玉说,《西厢记》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第二十三回)有一天,宝玉因各处游得烦腻,便想起《牡丹亭》来,自己看了两遍,犹不惬意,便到梨香院陪着笑求龄官唱一段袅晴丝。这两部戏曲讲的都是关于情欲的自由挥洒。贾宝玉还读老庄。对于他来说,老庄哲学是关于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思考的哲学。每当他的信仰面临危机,他就会到老庄思想中去寻求慰藉。在生活方式上,贾宝玉同样违背主流社会对于正人君子的道德准则。他结交优伶,调风弄月。这些明清时期在文人圈中盛行的风流才子行径在贾政看来是有悖圣人遗训的。宝玉见扮演小旦的琪官长得妩媚温柔,心中便十分留恋。他跟琪官互赠信物,因此而引来了忠顺王府的追查。贾宝玉这些狂人行径与贾政所代表的主流社会的价值体系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激化终于引发了宝玉挨打的重大事件。宝玉挨打指的是小说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它的直接导火线是贾宝玉结交忠亲王府的优伶琪官,令贾政在官场上大失体面。就在这一关口,贾环诬告了宝玉一状: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这一告状,是赵姨娘、贾环与王夫人、贾宝玉之间的一次交锋,其间也可看出贾宝玉与王夫人之间的矛盾。王 夫人与赵姨娘之间的嫡庶矛盾由来已久,作者以直笔写出,读者早已了然于心。王夫人与宝玉之间的矛盾则表现得甚为委婉。王夫人对贾宝玉的期望,表现在她对宝玉配偶人选以及他身边的丫环的态度。对于钗、黛之争,王夫人毫不犹豫地选择宝钗。宝钗所代表的正是主流社会的价值形态和道德范型。在王夫人看来,能否成为贾宝玉配偶,关键是看她能否帮助宝玉走上正路(主流社会的价值形态和道德准则)。这是王夫人为贾宝玉择偶的最高标准,也是王夫人判断宝玉身边丫环优劣的重要标准。在这一标准面前,花袭人,这位体贴得近乎庸俗的大丫环不仅得到了王夫人的认同,而且把她感动得热泪盈眶。花袭人无意中听到宝玉向林黛玉倾诉相思心病的话,便在心中升腾起一种严峻的道德感,她觉得有责任提醒王夫人防微杜渐。而林黛玉、晴雯等狐媚显然不能帮助宝玉读书上进,都被王夫人所贬斥。有一次王夫人午睡时,丫环金钏与宝玉调情时,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突然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第三十回)并下令把金钏赶出贾府。金钏羞愤而投井自杀。这就是贾环所说的强奸不遂、赌气投井。表面看来,在宝玉挨打的过程中,贾政要把宝玉往死里打,王夫人则护着宝玉。实质上,贾政和王夫人的价值观念是一致的,他们对宝玉的期望也是相同的,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贾政的毒打和王夫人的清君侧并不能改变贾宝玉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当林黛玉前来探望他时,黛玉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长叹一声: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第三十四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