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徘徊在规范之外贾宝玉的心灵历程 (2)

【课外阅读】徘徊在规范之外贾宝玉的心灵历程 (2)

ID:27250711

大小:52.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2-02

【课外阅读】徘徊在规范之外贾宝玉的心灵历程 (2)_第1页
【课外阅读】徘徊在规范之外贾宝玉的心灵历程 (2)_第2页
【课外阅读】徘徊在规范之外贾宝玉的心灵历程 (2)_第3页
【课外阅读】徘徊在规范之外贾宝玉的心灵历程 (2)_第4页
【课外阅读】徘徊在规范之外贾宝玉的心灵历程 (2)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徘徊在规范之外贾宝玉的心灵历程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外阅读】徘徊在规范之外——贾宝玉的心灵历程 如果不计那些大量的考证性文字,那么关于贾宝玉的各种议论便是红学史中篇幅最多的了。这位一贯喜欢和女孩子厮混的怡红公子,或许真如贾母说的是投错了胎的丫头,因此可以任人打扮:索隐派以诗人想象猜测他是清初词人纳兰成德甚至是清世祖顺治皇帝;新红学以史家的严谨力图考证他就是作者本人;20世纪中叶以后,贾宝玉又被组织到阶级斗争的框架中,俨然成了反封建的斗士和先驱。从作者的生活环境中寻找文学人物的原型,在虚构想象中发现作者的自传成分,以现实需要推论古典形象的社会意义,这几乎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模式

2、。在认可了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的今天,我们充分意识到,文学文本完全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实现方式,而没有一种阅读、一种诠释能穷尽其全部意义。由于每个读者都会以他自己的方式充实文本的空白点,因此文本的意义是无穷开放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红学史上三大流派均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可以也应当申论的是,现行的解释大多无视贾宝玉作为文学人物的完整存在和有机生命,或平面罗列几个特点而自相矛盾;或抓住一种倾向以偏盖全;或是以阶级分析来论述他的思想;或是从政治态度来判断他的价值,总之是很少真正深入到贾宝玉的心灵世界,在其现实感性的具体遭遇中全面理解阐释这个

3、人物。借用现代诠释学的术语,就是尚未实现解释者和文本之间“视野融合”。  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对贾宝玉作一新的解释。首先是在审美感受的领悟中重建贾宝玉心理的结构模式,然后从具体的历史/生存条件追溯这种心理结构的所由成形,并用心理/逻辑的方法推导其发展转化,及其在特定时空中的当然归宿。希望这样能够比较清楚地呈现出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所涵蕴的人文意义。为表述方便,本文从发生学的角度把贾宝玉的心理分为四个相互渗透、融合推进的过程渐次论述。  一、严重的分离  在金屋绣榻、锦衣玉食的荣国府中,在花轻似梦、情柔如水的大观园里,贾宝玉却陷入了无可挽

4、回的心理危机——他无法认同他的存在环境。  这一严重的分离,贯穿了贾宝玉一生的始终。他还未露面,那位抱负非凡的贾雨村就对他作了一番半哲理的解说:既非秉“清明灵秀”之正气的仁者,也非秉“残忍乖僻”之邪气的恶者,而是正邪混合的产儿。“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非善非恶,亦善亦恶,是一特殊人格。“通灵宝玉”伴随他来到人间,正预告其非常的心性:“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在他跟着一僧一道出走后,贾政顿然醒悟:“那宝玉生下时衔了玉来,便也古怪,我早知不祥之兆……

5、岂知宝玉是下凡历劫的。”历来关于贾宝玉分离叛逆的论述,夥矣。本文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无视传统和社会对自己的设计和规范,企求自我选择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在悠长而延滞的古中国,读书人的出路惟在仕宦一途,所谓“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这是理想的,也是现实的,是由人文惯例和社会建制保证的。而贾宝玉从小就怕读书,长大更厌恶科举八股:“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贤之言”;“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根本否认了习惯而又权威的立身扬名之道。但他同时又并非如贾政说的是“淫魔色鬼”,他对贾珍、贾琏一伙的声色犬马非常

6、反感,出污泥而不染,虽说不上完全的洁身自好,但始终保持赤子之心,既与传统的士子追求脱节,复与具体的生存环境对立。第二,拒绝承担家庭责任和人伦义务。在赖以生存的贵族之家急剧崩溃面前,贾宝玉毫不动心,对积极“补天”而改革家政的贾探春,他的劝勉十分消极:不要听,不要想,“只管安富尊荣才是”。连林黛玉都略有担忧的事,他也置若罔闻,这倒不是因为他麻木迟钝,而是把这一切都视为身外之事,他没有与家庭休戚与共的关联和精神一体的契合,更没有“修齐治平”的宏愿。在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中,他不仅成了贾府衰败的重要因素,也是传统社会结构趋于解体的征兆。第三,

7、由此扩展,贾宝玉对历来认为天经地义的价值理念进行重估,嘲讽了、否弃了各种崇高神圣的传统价值观念。他指斥“文死谏”、“武死战”的古训,认为各种忠君行为实在是“胡闹”,骂朝廷官吏是“国贼禄鬼”;对那些进退应付、贺吊往还之事不胜其烦,尽量躲避;贾元春被册封,合府上下大喜大贺,独贾宝玉不以为然。总之,君临一个泱泱大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理想至此已不再能收拾人心世道。  知子莫如父。僵化古板的贾政,对其令郎十分了解:“在家只是和些女孩子们混闹,虽懂得几句诗词,也是胡诌乱道的,就是好了,也不过是风云月露,与一生的正事毫无关涉。”偌大的贾府,恐怕没有

8、第二个人像贾政这样对贾宝玉与“正事”的分离有如此清楚的认识,所以他要运用传统规范和父权之力迫使贾宝玉及时醒悟,迷途知返,皈依正道。然而贾宝玉不是一时的精神变态或心绪波动,不是对某一具体人事的异议和分歧,而是自觉地把社会规范视为批判、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