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1750538

大小:311.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1-17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年下学期衡阳市一中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1.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这种现象A.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答案】C【解析】据材料“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孔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故老子和孔

2、子都有类似的思想,这说明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故C项正确;“个人私欲膨胀”不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征,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与后代相比并不高,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社会逐步瓦解,这是老子和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不是其影响后果,故D项错误。故选C。2.下表是西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下表时期类别西汉初年(高帝—景帝)西汉中期(武帝—宣帝)西汉后期(元帝—平帝)东汉(光武—献帝)合计博士1481225师从名师或入太学者-381829-23-未任博士的名儒-153743合计18216797在文化状态可考公卿中所占比例(%)

3、2.715.732.330.325.9这反映了两汉时期A.学校教育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B.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C.儒学并未取得思想的统治地位D.官吏从政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答案】B【解析】【详解】表格显示从西汉初年到东汉时期,博士、师从名师或入太学者、未任博士的名儒以及在文化状态可考公卿中所占比例都呈现上升趋势,可见由于汉代尊儒措施的实施,导致汉朝从事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故B项正确;表格没有体现出儒家经典作为学校教育的教科书,故A项错误;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取得了独尊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官吏儒学水平提高,不能反映出综合素质的提升,故D项错误。3.唐代法律规定“

4、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奴婢既同资财即合由主处分”,而到宋代中期后法律上则将“奴婢”之名改为“人力”“女使”,佃户、雇工、人力、女使等皆为国家“编户齐民”。这一变化说明A.国家法律体系日益完善B.儒家仁政思想得到提升C.经济发展促进身份平等D.封建等级秩序趋向瓦解-23-【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显示奴婢在唐朝地位不如牲畜,主人有权任意处置,到宋代奴婢成为“编户齐民”,说明在宋代奴婢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并不是论述国家法律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奴婢地位变化主要是经济发展导致,不是儒家思想提升的结果,故B项错误;奴婢地位变化不能说明封建等级秩序的瓦解,故D项错

5、误。4.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学说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古文史料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契嵩和尚认为儒家与佛教都是圣人之学,对治世治心都有帮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契嵩和尚是看到了当时儒家文化的庞大影响力,想借助于儒家文化来宣扬佛教,这是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的表现,故A项正确;佛教与儒家在宋以前就开始了合流,“开始出现合流”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契嵩和尚虽认为儒教和佛

6、教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儒教仍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其统治地位并未发生动摇,故CD项均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佛教思想5.明代中后期地方上设立巡抚3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三司”则处于巡抚下属地位。上述举措有助于A.统一协调地方权力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C.削弱地方行政权力D.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答案】A【解析】-23-【详解】巡抚最初是临时差遣机构,属于中央派遣到地方督查机构,材料中对于巡抚掌管权力和地位不同规定可以看出,巡抚的设置主要是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故A项正确;

7、材料中巡抚设置主要是协调地方权力,不是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也不是削弱地方权力,故B和C项错误;巡抚主要是完善地方官制,不是完善中央的官制,故D项错误。【点睛】明巡抚之名,始见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命懿文太子巡抚陕西,亦系临时差遣。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始设巡抚。明代巡抚多进士出身。其初,内地巡抚由吏部会同户部推举,边地巡抚由吏部会同兵部推举;嘉靖十四年(1535),始不分内地、边地,由九卿廷推。也有总督兼巡抚者,合称为督抚。明代,巡抚虽非地方正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