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几点体会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几点体会

ID:31745280

大小:57.1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7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几点体会_第1页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几点体会_第2页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几点体会_第3页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几点体会_第4页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几点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几点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几点体会【摘要】本文叙述了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感悟,浅谈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对数学这一门课程不再拒之千里,打好数学基础,为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162-02普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源不一,大部分是初中应届毕业生,没被高中录取,只能选择职业学校,学习一门专业技术,早日就业,其文化知识基础稍好

2、一些;有些是初三第二学期初就辍学、分流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即所谓的春季班学生,这部分学生从低年级就已失去学习兴趣,早已无心学习;还有些是勉强升入高中后又自觉学习吃力而逐渐失去了学习信心,才转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基础较好,但严重缺乏自信心等。中等职业学校是以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技能的培养。因此,无论是哪一类学生都是抱着为了学技术、技能,学习数学课没用的思想。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职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了思考和观察,对此深有感悟,现写出来与各位读者交流一下。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数

3、学课上的表现1.基础好的学生的具体表现基础好的学生虽然能听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但对于所学数学知识不予深究,只浮于表面,缺乏钻研精神。上课后,做完作业,下课就忘记不能巩固。比如:在课堂上学会了对数式log5125=3的解法;课下再练习、、、(lg5)2+lg2•lg50的题就不会做了,对基本公式的运用、理解不透彻,缺乏钻研精神,或懒得学,不屑学,久而久之,逐渐落下课程,变得听不懂,学不会。2.基础差的学生的具体表现基础差的学生根本听不懂课堂内容,一上课就睡觉,一问三不知还振振有词,非常有理的样子;有些学生

4、很想学,但基础差,无力学会,渐渐地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这一类学生上课就是玩、呆、睡,颇让老师头疼。3.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这一类学生早就与老师失去了亲近感,建立了对立情绪,有的是因为年龄小不能就业,或是家长胁迫而来就读的,没有学习目标和动力。4.注意力不集中很难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极易分心;不遵从教师的指导;坐立不安,烦躁;活动时,心不在焉。二引导学生上好数学课的对策课堂是教育、教养人才的主阵地,它是由教师、学生及环境组成的复杂的社会体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安心学习或不

5、能顺利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技术工人,要求既具有一定的文化理论知识,又能在某一方面有实际专长,以适应毕业后的就业和发展。虽然对文化基础课的要求是以够用为原则,数学课的情况也是如此,但学与不学是不一样的,为了能使学生掌握好必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将来学好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仍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因此,我摸索出几点引导学生上好数学课的对策,现与

6、大家交流一下:1.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一方面,教师按文化课成绩以及学习能力、习惯、意愿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不同的三个层次,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立足、扶持、发展”,通过采取同层集中式和混层协作式教学,各个层次各得所需。同层集中式教学是把同一个层次的学生集中排座,分成学习小组。教学中教师按照不同层次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水平与能力,分别提出程度不同的讨论题目、练习内容、学习任务。混层协作式教学是把学生按不同层次混合编成学习小组,课堂上按小组排座,每个学习小组由学习成绩优秀层次的学生担任组长,并负责帮助、辅导成绩差的层

7、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每名学生完成提问或练习的成绩,就是本组的成绩。这种组织方式,不仅给优秀层次学生创造了表现、发展自我的机会,而且促成了学生个人与集体的紧密结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与他人共处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自控能力和团队精神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分配学习任务或是提问问题,略简单的题目留给能力差的学生,一旦答对就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有一种成功的愉悦和幸福感,加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要总给学生讲一些抽象、

8、难理解的知识,要把知识分解成简单易懂的若干小问题,浅显易懂地教给学生。如集合概念的教学,先列举一个学生经常参与的运动会活动的例子,如某班参加校运动会男子100米短跑比赛和男子跳远比赛的人数都是4名,如果问你该班有几人参加这两场比赛,你能肯定地回答是8名吗?显然不能肯定,因为可能有些同学既参加了100米短跑比赛,又参加了跳远比赛,只有在说明每人只参加一项比赛的情况下,回答8名同学参赛才是正确的。这样很容易就引入集合的概念。再如,教师以“游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