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文中古代文化现象探究

初中课文中古代文化现象探究

ID:31696643

大小:76.1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17

初中课文中古代文化现象探究_第1页
初中课文中古代文化现象探究_第2页
初中课文中古代文化现象探究_第3页
初中课文中古代文化现象探究_第4页
初中课文中古代文化现象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课文中古代文化现象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课文中古代文化现象探究古诗文教学中,字词句的讲解固然重要,但古诗文中蕴含的丰富的古文化现象亦不可忽视。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古代文化知识、文化现象,对于教学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相当多的中学语文教师对古代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对古代文化理解肤浅。语文教师古代文化素养不够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弥补语文教师古代文化底子的“钙”很重要。但是到目前为止,针对特定的教材,挖掘、整理古诗文中的古代文化现象似乎还没有。因此,用文化的眼光、角度解读古诗文,探讨古诗文教学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2002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对象,挖掘了其古诗文中的古代文化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试图为中学语文教师掌握特定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现象、文化知识提供方便,希望对语文教师更好地进行古诗文教学有所帮助。就一部特定教材来说,古诗文中隐含的古代文化知识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它只偶尔在教材中有所呈现,如在古诗文语义的注释中。笔者对古诗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现象邙艮古代显性的物质文化成果,不涉及道德、价值、审美等精神领域的内容)的挖掘,紧紧围绕这部特定教材进行,凡是该教材古诗文中不涉及的古代文化现象则忽略不计,因而这一研究对古代文化知识、现象的罗列归类只注

3、重实用,不强求体系完整。正是因为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现象零散而不成体系,为使文章不至太过零星,同时也考虑结构的平衡,因而归类比较粗略。在归类的时候,笔者主要从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古代的科学技术与艺术、古代的礼俗与姓名、古代的科举与职官等方面进行概括,限于篇幅,本文仅从“古代的科学技术与艺术”方面加以论述。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艺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除了我们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之外,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度量衡水平都很发达,曾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艺术与科学固然不是一回事,但两者正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两翼,故将科学与艺术合并到一起进行讨论。、天文

4、历法(-)纪年法《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课本注:'‘十年,鲁庄公十年。”《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课本注:"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立为皇帝,称为二世。”此两例用的是王公纪年法。王公纪年法是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按照国君即位年次来纪年的,一般以元、二、三的序数递记,直至旧君出位为止。《桃花源记》:“晋太元中。”课本注:“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课本注:"元丰,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课本注:“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桢的年号。”《湖

5、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课本注:“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此四例用的都是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法是皇帝年号加序数的纪年法,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年号纪年法与王公纪年法不同,一个君王可以只用一个年号,也可以有若干个年号,例如武则天就用了十七个年号,使用最长的也只有四年。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中写到"丙辰中秋”,课本注:“丙辰,熙宁九年(1076)。”此例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一般认为兴自东汉,六十甲子周而复始,到现在没有中断,因此可以向上逆推,知道古代某年是什么干支。(二)纪时法《智取生辰纲》:"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课本注:"辰牌,辰时,

6、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牌,古代用铜壶滴水的方法计时,报时用'时牌',所以常用'辰牌''申牌'等字样来说时间。申时,相当于下午三时至五时。”此文还好几次提到“辰牌”"申牌”等表时间的词。此例用的是地支纪时法。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命名。《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课本注:“日中,正午。”《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课本注:“日中,正午时分。”《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课本注:“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湖心亭看雪》:'‘是日更定。”课

7、本注:“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此几例隐含着我国古代计时的知识。古人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时段。一般地说,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作夕暮昏晚,所以古书上常常见到朝夕并举、晨暮并举、晨昏并举等。太阳正中时叫作日中,将近日中的时间叫作隅中,太阳西斜叫作戻。又,古人对于一昼夜有等分的时辰概念之后,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和现代的时间对照,夜半十一点(即二十三点)开始是子时,凌晨一点开始是丑时,三点开始是寅时,五点开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