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数学本真 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追寻数学本真 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ID:31518801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追寻数学本真 点燃学生思维火花_第1页
追寻数学本真 点燃学生思维火花_第2页
追寻数学本真 点燃学生思维火花_第3页
追寻数学本真 点燃学生思维火花_第4页
追寻数学本真 点燃学生思维火花_第5页
资源描述:

《追寻数学本真 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追寻数学本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摘要:数学教育中我们要追寻数学本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要让数学课堂回归数学思考;更要注重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我们的数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把数学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本真;数学思维;数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94-002  不管在日常的教学研讨中,还是外出观摩学习,数学课堂上老师们往往关注有没有创设情境,关注有没有开展小组合作,关注数学

2、知识是否生活化、关注数学形式是否趣味化、关注教学方式是否多样,关注课堂气氛是否热闹等等,老师们在这些方面可谓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多媒体课件啊,预设的游戏、故事等等,虽然这些“形式化的改良”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有一定的意义,然而,仅仅关注这些形式,而忽略对数学知识背景的了解、忽略对数学本真的探究,忽略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不行的。如何追寻数学本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呢,本人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动手操作,引领探究,开启思维之门  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一个活动的最好的方法是‘做’,如果将数学解释为一种活动的话,那就必须通过数学活动来学数学。”5因此,

3、教学时既要安排适当的数学活动,又要抓住数学活动的本质。  例如在《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中,教师请每一位学生从材料袋中取出一根细吸管,问:你们能将这根细吸管剪成三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生:能!学生信心十足。于是他们纷纷行动起来。过了一会儿,有的如愿以偿围成三角形,有的则抓耳挠腮。  这时教师笑着说:看来不是随随便便剪成三段就可以围成三角形的,这里肯定隐藏着什么秘密。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好吗?教师叫学生把操作不成功的学生作品贡献出来供全班研究。  师:这三根小棒肯定搭不成吗?  生:那两根小棒斜一点,或许可以搭在一起,三角形可能就围得成了。  教师根据学生的

4、“指示”一一演示:  生:我知道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了,因为两根小棒合起来都没有第三根长。  师:是啊,由此你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当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小棒时,不能围成三角形,那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多长时,就能围成呢?  生猜两根小棒的长度和与第三根小棒一样长,能围成三角形。  生猜:两根小棒的长度和比第三根小棒长,能围成三角形。  师: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请同桌每人拿一根吸管,合作完成这两个实验。  不一会儿,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实验他们知道了两根小棒的长度和与第三根小棒一样长也不能围成三角形。只有当两根小棒的长度和比第三根小棒长时,才能围成三角形。5 

5、 在量量比比中,学生验证了在三角形中确实存在“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规律。这一学习过程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猜想验证一系列数学活动过程,经历了物化一内化―外化的数学化过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数学思维。  二、静水投石,引发数学思考,荡漾思维涟漪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在“静水”中“投石”,使学生原本平衡的状态“失衡”,在积极的调整中让思维泛起美丽的“涟漪”。  1.

6、层层设疑,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起源于某种疑惑、不解或怀疑,因而学生数学思考的产生是需要―定的诱因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问质疑,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例如《认识平行》一课,在突破难点“画平行线”时,我是这样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的。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画一组平行线呢?  师:你准备怎样画?  生:利用直尺的对边可以画出一组平行线。  师:这样画出来的平行线有什么缺陷吗?  生:宽度是固定的。  师:如果还是直尺画,宽度要可以变化,怎么办?  生:可以移动直尺。5  师:老师来移。(夸张移不准)这样移,画出来的平行线准

7、吗?(不准)怎样才能做到移得标准?  以上教学中,老师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去寻找“利用工具画平行线”的方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将学生心理的平衡状态打破,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诱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2.适时启发,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怎样思考”是学生数学思考的核心。学生有了疑问之后,接下来需要提出某种暗示以促进学生通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而当现有的资料无法提供对数学思考的帮助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再现以往的经验。教学《认识平行》的强老师在提出“怎样移才能移得标准”之后,学生陷入了沉思,然而,同学们都没能想出有效的办法来,此时强老师巧妙地播放了“推

8、拉窗户”的视频,再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给予学生启发:要移得标准,就得有“依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