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00494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 [摘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应该从专业建设的校内育人环境、专业人才培养设计、教师业务水平提升、全程导师制、学生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办学软件条件改善和毕业生发展调查等方面介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些常规做法和创新探索,并对本科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认识 [中图分类号]C961;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5)12-0028-02 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已有10年建设历史,近年来成为学校重点建设专
2、业,招生规模稳定在80人到100人,平均就业率为91%,就业方向为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共为社会输送741名合格毕业生。5年来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一)系列化顶层设计为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氛围 2012年学校提出通过实施“三步走”战略,力争在“十三五”末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同时开启以“全力实施育人质量工程”的“五大工程”建设,倡导践行新“四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全天候育人)模式。2013年“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7活动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树立了教学中心地位;统一了教育价值观、人
3、才观和质量观;开展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活动,进行了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试方式的改革;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人文和素质教育。2014年学校又开展了“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学风建设”的活动。学校在“以情感人、以情暖人、以情育人”这一情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温暖毕业季”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现连续9年毕业生离校期间零违纪、零事故。 (二)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开办以来,先后修订了8次人才培养方案。2014年根据学校要求,我们又进行了部分内容修订,进一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综合性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使之更加严谨、科学。 自2007级
4、起,我们先后增加了课程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食品安全调查等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证明,该做法切合专业建设实际,已成为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和毕业论文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学效果非常理想。课程技能训练的扎实推进,为构建灵活、系统和严谨的实践教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三)多途径提升教师业务能力7 通过名校进修、脱产或半脱产读博、出国访学、校企合作、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岗位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内容涉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在教学上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师徒对子,对其实施传帮带。与此同
5、时,积极引进人才,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目前本专业共有教师28名,教授7名,副教授6名,高级实验师2名,博士10名,在读博士7名。学历、职称、学缘、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博士化率提高迅速。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制定了“优质课教师”、“教学新秀”、“教学能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培育规划,为教师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四)强化新生入学教育,实施全程学业导师制 我们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和切入点开展学业指导。专业负责人与学院主管领导、学生管理人员一道,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发展需求,引导学生规划好4年的学习生活,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动员
6、学生考研和参加科技活动,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自觉锻炼和自我提高。 实施全程导师制。从入学起,我们就给每位新生安排本专业教师作为学业导师,奉行“从大一抓起,从第一学期抓起”的管理理念。学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并做好考研指导、科技活动指导和就业指导工作。[1]这项措施保证了近年来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考研录取率、学术论文发表率、科技活动参与率的迅速提高。 (五)多渠道培养学生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能力7 1.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科研工作。采取系院鼓励、导师引导、专业负责人督促与组织的方法大力推动学生提前开展毕业论文实验,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不断
7、提高,能主动联系指导教师并参与导师课题研究,教师也尽量结合自己科研项目开展毕业论文教学。近3年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23项,涉及学生112人,占学生总数的25.6%,这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同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本专业已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以提高学生发表论文的数量、档次和第一作者论文比例,积极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引导、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科技类大赛。 2.鼓励学生踊跃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动员学生申报“大创”项目,要求教师积极指导学生主持和参加的“大创”项目。近3年我们共主持“大创”项目15项(包括
8、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项、省级创业训练项目7项、校级创新训练项目7项),参加“大创”项目18项,涉及127人,占学生总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