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46172
大小:10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0
《面对“闲事”,何去何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面对“闲事”,何去何从? 什么叫“闲事”,字典里的解释是“正事以外的、与正事无关的事情”。“管闲事”就是所管不是正事。如果说一个老师“管闲事”,那么通常的意思就是说他(她)管了不该管的事。举例说,课堂上看见教室纸屑满地、一片杂乱,美术教师让学生认真收拾一下,就有学生感觉老师“管闲事”;班上发生违纪事件,班主任因故不在场或未及时得知,英语老师在这时出手处理,也有人认为这是“管闲事”;课间某班级学生在楼道疯打闹,被不是执教该班级及其学生、不在学校担任学生管理与德育干部的老师呵斥制止,结果被政教处扣分了,有的学生甚至该班级班
2、主任也觉得这个老师在“管闲事”;学校的某个卫生死角一直无人关注,老师向主管领导提醒此事,分管领导觉得该老师是在“管闲事”,如此等等。 为何会有“管闲事”一说?教师的“正事”又是什么?教师的“正事”,主要定位就是在工作日和工作时间之内基于自身主要岗位职责所应承担的事务,通常来说,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在教学接触中对执教班级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或辅导、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等常务工作,班主任还有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和教育的职责,学校管理与德育干部还有对口分管工作。有的学校分工细密,为了动态管理,具体的时间段和空间方位都有专人负责,
3、由此体现“分工明确各司其责”的原则。一个教师必须尽力做好自己的“正事”,否则,本职工作就会出问题了。 所谓的“闲事”8,多指学生思想、品德、纪律诸方面的问题,亦即与德育相关的问题。一位教师在教学上的职责比较明确,一般不会出现责任主体混淆不清的情况,而德育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情况就复杂多了。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德育工作、日常管理,我们有个说法叫“齐抓共管”,还有两个名词叫“三全管理”“三全德育”(即全员、全程、全面),“全员”强调的一个重要层面就是教师应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
4、作主体,都应积极投身德育实践。但是,实际上,“齐抓共管”和“全员育人”都是比较抽象的说辞,远不能代表一种严整的学生管理制度、德育工作体系的建构。即使在“岗位责任制”之下,每个人都在各司其责,然而,有些时候有些场合,学生出现的思想、纪律等方面的问题与细节,从责任归属上看,虽然有主有次,但也不一定能分得清清楚楚,或者缘于其他原因,不一定能够得到主管人员及时有效的管理、介入或指导,如果凡事先分得清清楚楚,有时反而不利于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如果有教师在这些时间、场合对学生的问题出手干预,给人的感觉则可能是“多管闲事”。 为什么
5、面对学生思想、道德、纪律诸方面的一些问题,许多教师基本倾向于“莫管闲事”? 首先,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认识、评价重心影响了教师的工作取向。现实中,很多科任老师认为“教书”是份内之事,“育人”是班主任、学校德育和政教干部的事,自觉不自觉地淡化自身在学生管理和德育上的职责,认为“上好课得了,上完课走道,其他事和我没有瓜葛”。殊不知,科任教师参与学生管理与德育同样是责任所系、工作所需,把学生思想与德育工作视为“闲事”8,恰恰是对自身职责的理解过于狭隘,对学生缺乏应有的感情。在应试教育之下,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之势,分数和
6、应试训练被当做教师最主要的“正事”,而一些班主任、德育干部也已经习惯于“目中无人”,视“育人”为“闲事”,认为在“育人”上耗费过多精力会分散应试训练的时间,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 其次,国人长久以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群体观念很大程度塑造了不少教师的相关认识和举止。很多教师认为管好课堂纪律以后学生怎么样基本和自己无关,纵然课下碰上学生其他方面的事情,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过问或不过问为好。顶多是撞上了自己所教的学生的事情管一管,其他的事情靠边站。 再次,“越俎代庖越权越位”的潜意识使得教师不敢、不愿去管事。有些
7、科任教师认为,如果参与班级管理,就等于做了班主任职责内的事,有爱管闲事之嫌,课上管管学生罢了,课后除了学科教学辅导性质的活动之外,如果过问学生的纪律、心理、思想等问题,等于是没事找事。有的班主任也有这种认识:“我的班级我做主”,班主任至高无上,其他人要做的只是配合我而已,无权插手“我的班级事务”,插手多了,还影响我的威信。至于有些学校领导,更是如此:我分管的工作干得怎么样不干别人的事,“普通教师”更无权过问、提议或者掺和什么。 第四,害怕招惹麻烦、规避风险的思想顾虑也让很多老师不爱“多管闲事”。近年,学生伤害老师的新闻
8、报道和现实事件屡见不鲜,即使是自己班上的学生,有时去管管他,学生还不买账,更不用说别的了。这些都给教师管理学生蒙上了阴影,让更多的教师对纪律管理和德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很多人由此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已成为弱势群体。8 此外,喜欢彰显成绩、掩饰问题的管理与评价思维也暗示老师们不要“多管闲事”。学生德育工作本来就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