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ID:31404595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小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一种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想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首先得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小就让他们在心灵深处萌生感想、敢问、敢闯的探索意志。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创造管理创造动机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趋向。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新一代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素质,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旋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观,并以此为指导,

2、从不同方面组织教学。“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代呼唤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学抓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自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一、鼓励质疑,诱发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是直接鼓励和推动学生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创造动机可以来自儿童的内在动机,也可以来自儿童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外在动机有更直接的激励作用。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造精神。人民教育

3、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儿童的天性。例如教学“乘法估算”时,例题21×48是看作20×50进行估算的,学生质疑:“48看作50后,21×50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把两个数都看作整十数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赞成这个意见,有的则说:“48看作50,看大2,积就增加了2个21,如把21看作20,就看小1,积减少一个48,估算结果就比较接近精确值,口算也更方便了。有的说:“在日常生活中,估算只要求得到一个估计数,不要很精确。”学生在质疑中得出了估算,根据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都行。又如:低年级学习“小统计”的例1、例2后,有学生质

4、疑:“每小格可以表示1或10外,还可以表示几?”全班顿时兴奋起来:“可以表示20、100……”“可以表示任何数……”“每小格不可以表示任何数,0及比0小的数就不行。”提的多好呀,尤其是后者,不但对前面的提法敢于质疑,还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经讨论后,学生知道了根据需要每小格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但不可以表示0(无意义),而比0小的数是可以参加统计的,只是这个内容要留到最后再学习。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质疑,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形成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二、引导自主探索,增强创新意识4  创新意识是一种总

5、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觉研究问题,产生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创造意识来自于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引导他产生创造的冲动。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掌握规律,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这一过程的酸甜苦辣。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会了创造,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获得知识本身。  三、探究

6、教学规律,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规律往往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后提出的,并通过科学实验加以验证的。如果我们的学生能经历同样的实践活动,或许也能发现并提出大胆的猜测和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加以验证。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得到培养,实践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  四、分组讨论,培养创新思维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教学时,我经常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想象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标新立异,独辟蹊径。  如我在教学“惩乘法的结合律”一课时,通过

7、讨论得出了规律:a×b×c=a×(b×c)。有位学生质疑:a×b×c=b×(a×4c)。这是引起了争议,我立即组织小组讨论,再反馈交流,大家理解了那位同学的看法,作为教师的我这时立即给予了表扬。又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讨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有位学生提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因为和书上不同,很多同学不假思索说是错的。我也不表态,而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交流中学生忍不住表扬了那位同学,我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