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79523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8
《对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摘要: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水平低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低的特点,并提出了如何激发与培养其学习动机的对策。 关键词:学困生学习动机激发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去学习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研究表明,学习动机虽没有直接进入学习过程,但却通过集中注意力、做好学习准备和调控学习努力程度等因素影响学习过程,从而间接地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外部因素,也有来自学生自身的身心因素,其中学习
2、动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水平低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来谈谈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一、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较低7 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就动机明显低于学习优秀学生。这种低水平的成就动机,首先表现为学习困难学生倾向于追求较低的学习目标。他们往往不太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仅仅为避免家长和教师的惩罚而学习,而且往往安于现状,被迫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得过且过,不能以独特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稍有困难就寻求他人的帮助,自然也就不可能做到坚持
3、不懈的努力。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低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实质上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影响学业成就所持的一种判断,其水平的高低与学习实际获得的效果紧密相关。学习优秀的学生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激励学习继续努力,又进一步证实和加强最初的自我效能感。而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上屡遭失败,无法达到期待的学习效果,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即使努力学习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业成就,便有可能形成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如他们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笨,不如别人,因此再怎么努力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学习困难学生的这种低
4、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产生许多消极影响。首先影响他们的自我评价,他们将自己学习成绩差评价为缺乏学习能力;其次,影响他们的自我判断。由于他们的成绩远远落后于其他同学,而且自己以往的学习行为屡遭失败,必然做出较差的自我判断,认为自己学习乏能;最后,低水平的评价和判断较差,所以必然引起他们消极的自我反应,总提不起精神来,灰心丧气,意志消沉,也不愿做过多努力。 (三)学习困难学生常常表现出不期望的归因模式7 1972年威纳在结果成败归因分析中指出,对结果的归因主要有4种因素,即努力(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运气(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理论认
5、为,学生如果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强、个人努力等内部因素,就会产生荣誉感,并期望继续成功;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如缺乏能力,将增加对行为结果的消极情绪,因为“缺少能力”是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将失败归因于这个因素是极其有害的,会产生冷漠、听任失败、压抑、失助或“丧失动机”;但若将失败归因于努力、运气这类不稳定因素,则可能预期今后有所改变。总之,不同的归因会影响学生的期望、情感和行为。期望的归因模式是有利于提高后继行为动机水平的归因模式,而不期望的归因模式是指降低后继行为动机水平的归因模式。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困难首先往往表现出采用不期望的归因模式。他们习惯于将学习的失败归
6、因能力差、智力低等内部因素,容易感到自卑和内疚,从而降低学习动机,尽量逃避学习和避免失败。所以这种不期望的归因模式必然影响学习困难学生的后继学习动机,从而形成恶意循环。 二、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如前所述,学习动机既是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又是教育学习困难学生的一个关键条件。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学习动机以帮助他们摆脱学习困难,可以采取以下教育对策: (一)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其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个体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可见,激发与
7、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其内部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加以激发与培养呢? (二)善于发现学生的直接兴趣7 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家访、个别谈话等途径来了解,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其次,要培养、提高他们的兴趣。这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也可以通过举办讲座、推荐有关课外读物等活动形式进行。 (三)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间接兴趣是指人们对活动的目的或结果的兴趣。当学生最初对某些学科还没有产生兴趣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这些学科的学习目的与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掌握该学科知识对自己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间接兴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