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7341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浅谈自主探索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自主探索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培养学生主体性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主体性的特征就是自觉能动、自主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创设“自主探索”的积极态度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学生对自己探索发现的问题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但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不可能一帆风顺,有些学生因此而产生畏难情绪,对此,教师要注
2、意因势利导,不断加强点拨,为学生思维“铺路架桥”,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障碍,引导他们“自主探索”的积极态度。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主要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1.实物演示: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一个形象的感知。2.学生实验: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把课前准备好的圆分别测出他们的周长。3.观察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4.交流小结:圆不论大小,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把它叫做圆周率。5.推导公式:通过以上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用简洁、完整的语言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4 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
3、情,并给学生留有很大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与同伴一起去发现、去探索,使他们有激昂的学习热情,保持旺盛的情绪和动力。在鼓励自主探索的同时,更提倡有时效的合作交流。并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寻找探索发生错误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思考,不能盲目照葫芦画瓢。 二、创设“自主探索”的教学氛围 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现代教学论观点已得到广大教师的广泛认同,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得以体现和落实。学生随着教师限定的思路转这种现象仍然存在,而现代课堂教学着眼于“人的发展”,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
4、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准确把握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作用。在人际关系上,应创设一种和谐、宽松、自主的教学环境,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例如:教学《互相垂直》一节课内容时,其中有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练习画垂直线。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很难对学生进行指导,也很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班级人数不算多,但老师要在课堂上一个一个地对学生进行检查、辅导是不可能的。我就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进行练习,能者为师。具体实施如下: 教师检查每个小组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发现有画错误的不正确的情况,就及时进行辅导:学习小组张长检查其余成员,手把手的教。
5、在这一环节反馈时,学生是这样说的: 生1:老师,XX只是随便说了一下,我就知道怎样画了。4 生2:我自己本来也弄不大清楚的,但是给他们讲的时候,突然全弄懂了。 生3:我看见老师画时觉得很好画,到了自己画的时候总是画的不垂直,我看到小组里同学都会画了,我就很认真看他们画,再一试就画成了。 可见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可为我们的数学活动架设一座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桥梁,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空前高涨,态度非常认真,也增添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以及竞争的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
6、,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实现了课堂有效学习。 在这里老师只是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设“自主探索”的实践机会 由于知识的多样性与小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很多知识都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显示数学问题的结论,而省略了丰富多彩的探索过程。但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抓住机会、创造条件,努力创设“自主探索”的实践机会,正确恰当地引导学生实践操作,用外在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
7、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成数学的表达。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就能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他们的面前,从而亲自发现新知,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过程,让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做到完美的结合。4 如在教学长方形的体积时,我让学生课前做了很多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上课时,让学生自由取若干个小正方体搭长方体(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每组不少于50个小正方体),并填写表格。于是学生搭成了许多“规格”不同的长方体。 学生通过搭长方形,又通过观察长、宽、高与体积间的关系,很快地找到了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这里,老师没有把书本的现成定论告诉学生,而是设计成学生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