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90210
大小:1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轻搂一瓣心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轻搂一瓣心香 【摘要】面对当下学生冷漠地应对语文,没有耐心去读,不会真正欣赏语文的美丽。所以在语文教学之余,我常常思考,究竟有没有一种仿佛点金石一样的东西,照耀出语文的光彩,焕发出语文的魅力!为此,我探索将音乐适时实地适量地引入语文课堂,以提高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更好地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音乐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41-02 文学与音乐本应有着一种不解之缘,无数诗文名家常常在音乐中捕捉灵感,在音乐中陶冶性情。语文课堂上如果能使文学美融
2、合音乐美,一定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享受文学作品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美的艺术魅力。7 音乐是艺术,从审美的角度唤起学生的感受的共鸣,针对学生具有可塑性的特点,借助音乐的感召力,有目的的听,激发内在的情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有些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是不同时代的作品,已远离学生的生活。教学时老师通常只是作一些时代背景的简单介绍,就像上历史课一样单调乏味,这很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感到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学生在课余说自己上语文课基本都是昏昏欲睡,可想效果肯定就不好。如果教学形式能灵活多样,使学生保持浓厚
3、的兴趣,那提高教学效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因此音乐在语文课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生活中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会无动于衷。”适当的运用音乐教学与语文课堂相信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新课导入中的歌声,先声夺人7 一篇课文的教学,课前的激趣极为重要,特别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事物,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谈话导入,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用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效果就会大不一样。首先,在教室里营造一种气氛,调动学生的某种情感,再引言
4、揭题,就能先声夺人。我在进行《黄河颂》一课的教学时,面对眼前生活在江南的学生,他们对华北,对黄河的景观了解并不是很多,很难体会那山河的雄奇壮丽,当然也无法感受那抗敌战士的英勇神武。鉴于此,我在上课之前就给学生们播放了课文所节选部分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黄河颂》,让学生在音乐中,在歌声中感受危难当头时中华民族所表现出的悲壮情怀。结果学生听得热血沸腾,壮怀激越。接下来的教学就很顺理成章了,整堂课没有一个开小差,课堂效果非常好。还有一次,我在学校所承办的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节活动节上,讲的课文是《云南歌会》,这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间
5、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内容并不深奥,课文的背景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早就观看了插图,兴奋点已经过去,那还能靠什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呢?同时,我也考虑到了地域民风的差异,非常有智慧地在上课前让学生欣赏云南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远方的客人那请你留下来,唉洛唉洛唉洛唉,姑娘们赶着白色的羊群,踏着晚霞她们就要回来要回来,那个塞洛塞那个唉洛唉……” 这一首优美热情的歌曲一放,听课老师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再看学生的脸上,也露出了喜悦的表情,看来孩子们也已进入到淳朴惬意和回归自然的放松境界中去了
6、。 伴着音乐我深情地说:“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总是聚在一起,即兴歌唱,问答,游戏传情等。那些古老的歌会,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走进《云南的歌会》,来感受一下那里的民风民俗。”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身临其境,不知不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发言也精彩连连,这里面固然有我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但利用音乐创设情景开头,无疑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用音乐导入新课,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堂课,好的开头,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课堂上师生都进入了一种美妙的境界,自
7、然对学习的课文充满了也就兴趣。 二、文本解读中的歌声,事半功倍7 中学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好素材。语文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水平,创设一种育人环境,自觉地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健康人格、优良个性。在教学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时,为了能让对学生与诗人有共鸣,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受诗人那强烈的对敌人痛恨和对祖国炽爱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放了一首《我的中国心》,学生似乎很快就感悟到了诗人在日寇铁窗下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8、利用音乐,较好地帮助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上张晓风的《行道树》时,我在通过师生互动学习、基本把握课文内容后,放了歌曲《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