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9333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让作文变得快乐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作文变得快乐起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65-01 作文,是和别人沟通的需要,是宣泄情感的需要,更是发表见解、阐明观点的基本途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但是什么原因使这种“必需”变成了学生最大的负担,让学生谈“作文”而色变,视作文为最苦恼的事情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很多时候,学生所要写的东西并不是表达他们真情实感的需要,而是教师、家长的需要。因而要想使作文变得快乐起来,就要真正地了解学生,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沟通和
2、宣泄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把其见闻和想象写下来,并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下面就谈一谈笔者在教学中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1激发情趣,让学生想作文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写的兴趣,让学生乐意去写。我们可以试着把作文课变成一次游戏,一次实验,一场比赛,一次郊游……淡化作文概念,使“作文”4两个字在学生心中不再沉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调动所有的感官,去观察,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让学生明白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3、,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必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对于写得好的文章,哪怕是一个片断,一个段落,一个句子,都应该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学生有了写的兴趣,就会由“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由“怕”作文转变为“盼”作文,并且在写作实践中逐步掌握写作规律。 2勤于积累,为孩子备下文学食粮,让学生体味“积累”的快乐 现在作文教学中“技法”而轻积累的做法如同未学生备下精美炊具,而学生却无“米”、无“菜”、无“柴”,巧手尚难做无米之炊,何况一个刚刚学写作文的孩子呢?久而久之,必会让他们对作文产生恐惧、畏难情绪,丧失写作文的兴趣。因此,积累已成
4、为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而积累的两个途径一个来源于生活,另一个则是来源于书籍。 2.1用丰富多彩的生活,开发身边教育资源 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笔者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欢聚六一,展望未来”、“游长城,感念革命情怀”为主题队会,寒暑假夏令营活动,文体比赛活动,城市交通、环保问题的社会调查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调动起各种感官,激活大脑,产生表达的冲动,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为迎接元旦,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巨变的调查。学生通过实地观察、访问家长、查找资料等方式。这些文章取材广泛,观察细致,文思活泼,感情丰富,不愧为佳
5、作连篇。 2.2文学欣赏,让学生博采众长 书籍是人类数千年文明的结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因而只有广泛地汲取书中的精华部分,才能为自己的作文积累下优美的词汇和语句。当然,读书也不一定只读作文书和文学书。鲁迅先生曾经说过:青年人不能只读文学方面的书籍,更应多读一些有关自然科学的书籍。孩子不可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只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为孩子多种有益的书籍,为他们打开知识的大门,让他们在愉悦的读书中学到优美的语句,为自己的作文积累下丰富的材料。这样,才能在写作时做到文思如泉涌。 只有为学生备下充足的“文学之
6、食”,让学生有写作的冲动,产生不吐不快,不写不能之感,作文才能快乐起来,才能提及作文方法。 3深入学生生活,让学生以自己的形式写自己的生活,体味“写作”的快乐 目前,教材中的作文教学仍以命题作文为主。这无可厚非,因为毕竟不能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但课本中的作文题目毕竟不能广及所有学生的生活。因而这就使得学生要写一些从未见过的事物,造成假、大、空充斥文章。同时,部分题目还规定了文章的字数和体裁,这虽为作文的评定提供了依据,但也为学生写作戴上了枷锁。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最应重视的是“学生应是教学的主体
7、”。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对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不能做到知己知彼,只是凭自己的想当然,又怎能让他们有激情写作?我们的方法是: 3.1深入学生生活,将作文命题适当调整为距学生近的文题 例如,在教学《公元一角》时,笔者发现所教的班级中,许多孩子来自农村,没有机会到公园去游览。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写,那么,学生的作文就只能落入“假”、“大”、“空”、“抄”的怪圈,所以笔者就把题目改成了孩子们都熟悉的题目《校园一角》和《我家的小院》。因而佳作迭出,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2接触文学,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学形式4 因此,在作文时,笔者常
8、常给他们更多的选择机会。如在写《假如我会克隆……》一文时,笔者为他们讲解了好几种文体,结果他们有的写出了一首富有稚气的小诗,有的写出一篇传奇的科幻小说,还有地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 4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体味“成功”的快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学生在作文本上只见到自己年年相似的评语,相近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