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ID:31171671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_第1页
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_第2页
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_第3页
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_第4页
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摘要】新课改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对美的崇尚与追求。本文将根据初中语文审美教学的现况、意义、内容、策略和具体教学实例,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审美情趣北师大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52-01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问题的提出,是

2、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出的一项值得探索的新目标。语文教学,旨在学习中帮助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语文教学中的教师是这一中心内容的实践者和传承者,应该积极地将审美方面的一些知识加入到课堂中来,将审美规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让学生在探究式的良好氛围中养成审美情趣。  一、初中语文探究式审美教学的现况  初中语文应该是一门具有人文主义艺术的课程。我国近代审美教育理论也有一些践行者,比如陶行知、蔡元培等等。目前,我国语文审美教学研究工作还存在一些实践与理论结合不足、忽略课堂审美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5  1.只注重教材,

3、缺乏审美意识  即在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教师只是循规蹈矩地按照教辅书来设计教学方案,单独教授某一篇课文的知识,没有仔细研究其在教材内容整体设置中的意义和它与其他文章的联系,从而忽略了相关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这样也许可以加快教学进度,但是对学生的情感和认识,并没有做到足够的关注和培养。  2.教学方式单一古板,缺少审美元素  即在教学中,不少的课文的教学要求显然是让学生体会到画面与意境美的,然而在课堂中,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学习生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这样不仅不利于探究和深刻理解课文,更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审美情感的兴趣。学生

4、对于这样模式单一、呆板的课堂感到枯燥无味,自然不能自主地去探究课文、学习知识。  二、初中语文教材探究式审美教学的因素  事实上,新的初中语文教材融合了大量丰富的可供审美教学的资源和因素。课文中既包括了我国的民俗与自然景色,也蕴含着异国风情和人生感悟,这些因素无不展现了人生哲理与审美情趣。总而言之,语文教科书就像是一本百科全书,更像是一部审美手册,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丰富的人物美  以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背影》中的深沉的父爱与儿子殷殷的孝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世间最美的感情――5亲情之美,体现了中华文化传统;《皇帝的新装》中最后说出真话的

5、小男孩,可以让学生看到纯真与诚实之美,《爱因斯坦与原子弹》可以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探索、毫无保留地献身科学之美。  2.多彩的自然美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中的《泰山日出》,可以让学生领略五岳之一的泰山的巍峨与日出的壮观之美;《黄果树瀑布》中的瀑布景象,也可以让学生欣赏自然鬼斧神工的魔力;《桃花源记》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与世隔绝的自然美,还会引起学生对于远离喧嚣的生活产生向往。  3.深刻的精神美  比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让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苦难有新的认识,会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忧患意识,会引发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现状的思考,

6、对崇高生命境界的追求。  三、初中语文探究式审美教学的策略  面对丰富的审美资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它们,具体策略有:  1.发现审美的突破口  即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首先要自己掌握课文的难点,从关键之处出发,提出一些有趣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意境中体味课文的审美情趣。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教学,可以提问学生:“百草园是怎样的一处园子?同学们的童年中有没有像这样的一所园子呢?”让学生先回味自己的童年记忆,必然会说出许多与花鸟虫鱼嬉戏过的场景,然后再回到安静的书屋,“那么大家小时候读过哪些有趣的小人书或者画报呢?”5 

7、 循着作者的足迹,学生与作者仿佛一起重游了一次童年的梦境,最终回归到要学习的内容上来。这样的提问使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课文主题的探究。  2.寻找审美的联系  即在教学某一篇课文时,教师不能只看到这一篇文章,要联想到教材中许多相关题材或中心思想的文章。  比如,在教学《梁思成的故事》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与《居里夫人和一克镭》等有关科学家题材的课文,让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充分探究课文之间的联系。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和外国的科学家的研究有什么不同?他们之间又有没有共同点呢?”通过对比,学生不难发现科学

8、家对于科学的探索都是无所畏惧并且付诸一生的,不管他们研究的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规律,都是我们人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