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3《咬文嚼字》课件 苏教版必修

ID:31166023

大小:13.40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1-07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3《咬文嚼字》课件 苏教版必修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3《咬文嚼字》课件 苏教版必修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3《咬文嚼字》课件 苏教版必修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3《咬文嚼字》课件 苏教版必修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3《咬文嚼字》课件 苏教版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3《咬文嚼字》课件 苏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咬文嚼字朱光潜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作者介绍学习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2.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从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4.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B.形容卖弄才学。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咬文嚼字释义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

2、之能事。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文中义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研读赏析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第二部分,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言之务去”。这一段共有两个例子一正一反。第三部分,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整体把握分析课文思路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静态描写动态描写正面描写反面描写咬文嚼字阅读写作达到艺术的完美1.

3、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每一个实例各从什么角度说明一些什么“道理”?给了你什么启示?合作探究王若虚改《史记》韩愈改诗苏东坡写《慧山烹小龙团》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乞灵郭沫若改字实例郭沫若对自己的两部作品所做的两处修改。这两处修改,一处改得好,一处改得文句不通。修改文字当以更准确有力地传达感情为准,郭沫若没有注意这个道理,将文章修改中取得成功的经验直接挪用到别处,以致修改出的语句不仅表达的感情全然不对味,就是从语法角度来看,也全然不符合语法规则。事例:郭沫若剧本《屈原》中的例子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文字的

4、运用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说明的道理:启示:(让我们明白)读书、作文,有时连一个字眼都不能放过。事例:王若虚修改《史记》中的李广射虎这个片段。王若虚认为原文啰嗦,用词重复,于是将它加以精简,却没想到,这样一来丧失了原文的丰富的意蕴。说明的道理:(让我们明白)文字的好坏,关键要看它的表达效果,而不是简繁;看似平淡的语句,也会含有丰富的意思。文字与丰富意蕴有关启示:事例:韩愈改诗中“推敲”的故事。千百年来,人们普遍接受了韩愈的看法,即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一联里,“敲”比“推”好。作者却通过仔细玩味“推”“敲”二字各自所暗示的内容及营造的意境指出,究竟是“推”好还是“敲”好,这要看

5、贾岛当时要表现的是哪一种意境。换言之,“推敲”二字本身并无高下之分,到底应该用哪一个字要由作者贾岛自己决定,别人(包括韩愈)其实插手不得。说明的道理:启示:文字与营造意境有关(让我们明白)文字和思想感情息息相关,文字的咀嚼实质上就是思想感情的推敲。阅读时品味语言,就要品出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时要推敲语言,就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感情,务求思想透彻,情感凝练。事例:苏轼诗歌作品《惠山烹小龙团》对《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作者用文学创作中经常碰到的对字的联想意义的使用作例子,善用联想意蕴丰富证明咬文嚼字是文学创作有所创新的保证。从正面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

6、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的,难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能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让我们明白)创作时要大胆发挥想像和联想,不能满足于平淡的表达。说明的道理:启示:事例: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批评误用字的联想意义而产生“套语”这一流弊“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如果套语滥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有了咬文嚼字的精神,作者在用字用词上才会力求别开生面,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也才会有新意,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才成其为文学作品。从反面举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让我们明白)动不动就“掉书袋”“拾人牙慧”并不表示学问,反

7、而可能是思想贫乏、文学水平低的反映。说明的道理:字的联想意义也容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语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思想要新,语言要新。启示:2.再读全文,在各段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并概括出作者的中心论点。(1)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3)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4)从事文学创作是艰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3《咬文嚼字》课件 苏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咬文嚼字朱光潜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作者介绍学习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2.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从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4.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B.形容卖弄才学。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咬文嚼字释义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

2、之能事。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文中义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研读赏析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第二部分,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言之务去”。这一段共有两个例子一正一反。第三部分,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整体把握分析课文思路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静态描写动态描写正面描写反面描写咬文嚼字阅读写作达到艺术的完美1.

3、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每一个实例各从什么角度说明一些什么“道理”?给了你什么启示?合作探究王若虚改《史记》韩愈改诗苏东坡写《慧山烹小龙团》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乞灵郭沫若改字实例郭沫若对自己的两部作品所做的两处修改。这两处修改,一处改得好,一处改得文句不通。修改文字当以更准确有力地传达感情为准,郭沫若没有注意这个道理,将文章修改中取得成功的经验直接挪用到别处,以致修改出的语句不仅表达的感情全然不对味,就是从语法角度来看,也全然不符合语法规则。事例:郭沫若剧本《屈原》中的例子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文字的

4、运用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说明的道理:启示:(让我们明白)读书、作文,有时连一个字眼都不能放过。事例:王若虚修改《史记》中的李广射虎这个片段。王若虚认为原文啰嗦,用词重复,于是将它加以精简,却没想到,这样一来丧失了原文的丰富的意蕴。说明的道理:(让我们明白)文字的好坏,关键要看它的表达效果,而不是简繁;看似平淡的语句,也会含有丰富的意思。文字与丰富意蕴有关启示:事例:韩愈改诗中“推敲”的故事。千百年来,人们普遍接受了韩愈的看法,即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一联里,“敲”比“推”好。作者却通过仔细玩味“推”“敲”二字各自所暗示的内容及营造的意境指出,究竟是“推”好还是“敲”好,这要看

5、贾岛当时要表现的是哪一种意境。换言之,“推敲”二字本身并无高下之分,到底应该用哪一个字要由作者贾岛自己决定,别人(包括韩愈)其实插手不得。说明的道理:启示:文字与营造意境有关(让我们明白)文字和思想感情息息相关,文字的咀嚼实质上就是思想感情的推敲。阅读时品味语言,就要品出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时要推敲语言,就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感情,务求思想透彻,情感凝练。事例:苏轼诗歌作品《惠山烹小龙团》对《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作者用文学创作中经常碰到的对字的联想意义的使用作例子,善用联想意蕴丰富证明咬文嚼字是文学创作有所创新的保证。从正面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

6、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的,难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能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让我们明白)创作时要大胆发挥想像和联想,不能满足于平淡的表达。说明的道理:启示:事例: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批评误用字的联想意义而产生“套语”这一流弊“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如果套语滥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有了咬文嚼字的精神,作者在用字用词上才会力求别开生面,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也才会有新意,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才成其为文学作品。从反面举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让我们明白)动不动就“掉书袋”“拾人牙慧”并不表示学问,反

7、而可能是思想贫乏、文学水平低的反映。说明的道理:字的联想意义也容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语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思想要新,语言要新。启示:2.再读全文,在各段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并概括出作者的中心论点。(1)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3)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4)从事文学创作是艰苦的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