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92705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语感及语感培育策略浅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感及语感培育策略浅探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应努力使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这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同)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总体目标中就语感培养问题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虽然纵观课标全文仅此两处提及“语感”,但结合其前文后文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语感关联着人的情感体验、想象感受、思考理解等能力的发展,对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升影响极大,无论是语文学界还是语文教师,都已形成共识;无论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都已给予高度关注和高度重视。有鉴于此,本文意欲对语感理解和语感训练等问题发表管见
2、,聊作引玉之砖: 一、语感的涵义解读 关于语感,王尚文先生有《语感论》大作于1995年新版,又于2000年修订重版,以详实之案例、丰富之引证,对其作了深入的探讨和完备的阐释,有意进行深度研究和创新建树者,足可从中获得极多教益。然而,作为执教于一线的教师,笔者更想借鉴其中要义,结合其他语文前辈的解释和自己的学术经验,就语感一词给出比较平实通俗、符合教师理解习惯的界定。 王尚文认为:“语感就是个体的人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6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他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映能力,即听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表达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
3、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见王尚文《语感论》第3页)按王尚文先生所说,笔者觉得,语感实际是主体将言语对象在大脑中转换为事物情境以及将事物情境在大脑中转换为言语的心理机制。叶圣陶引申夏丐尊所说的语感时举例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慨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正的生活在此,真正的文学也在此。”这就是语感将言语转化为事物情境的功能。而作家经历
4、了某种生活,有了某种感悟之后,创作了通讯、散文、小说;诗人游山玩水之时,触动了情思,便当即吟诗作赋;大型运动会上,解说员观察赛况现场进行实时解说;诸如此类,就是语感将情境、意义转化为言语的功能。这种将言语转换为事物情境与将事物、情境转换为言语以及伴随产生情绪体验和思想感受的能力是因人而异、有水准高低之分的,这也就是语感水平的问题。 二、语感的要素分析 作为完善的语感,笔者以为主要由以下三个基本元素构成: 1.6知识元素。语感是大脑对事物情境与抽象的语言文字进行相互转换的一种能力,因而无论是言语理解过程中,还是言语表达过程中,都离不开关涉事物
5、情境和关涉语言文字的知识储备。这些知识储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关涉语言规则的知识,包括语音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等;二是关涉人文社会的知识,包括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等;三是关涉现实生活的知识,包括衣食住行、社会交往、游历见闻、工作实践、病痛生死等经验。知识储备多寡、知识层次高低、知识掌握娴熟程度,直接影响着语感水平。 2.智力元素。智力,是指人认识、把握和应对、处置事物、事件的心理能力,“集中表现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深刻、正确、完全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教育大词典》)。语感作为用
6、以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的反应图式,智力也是其内含的重要元素。如果说知识是构成语感的“建筑”材料,那么智力则是实现语感功能的“动作”方式,作为“建筑”材料的知识,只有进入智力运作过程,即感知、感受、体验、联想、想象、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心智活动展开时,言语作品或事物情境才能“呈现”其意义,并完整、正确、深刻地被理解,被表现。 3.情感元素。语感,需知识的支撑,需智力的运行,也需情感的润泽和滋养。“透析”语感图式中的知识元素,我们发现它包含相对理性的、有着体系的间接知识,及纯粹感性的、主体亲历的直接经验;间接知识以承载智力因素为主,直接经验以承载
7、情感因素为主。语感的运作过程,正是以原有的知识储备去知觉、去辨识当前面对的言语作品或事物情境,产生言语理解或言语表达行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智力因素的运作帮助主体实现对理性知识的实时解读,而情感因素则帮助主体生成对感性经验的实时体验,智力与情感的协同作用,便完成语感的完整功能,即达成言语理解或言语表达目标。 三、语感的品质探讨 语感的基本品质,是衡量语感这种心理图式对外部事物反映过程(言语理解或言语表达)的质量水平,其“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6 1.语感的准确性。这是体现语感的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准确程度的特质。这种特质,决定了言语主体
8、感知言语作品时能否准确知觉语音语义,能否清晰把握其行文脉络和思维路向,能否贴切解读其言表之意和言下之意,进而正确领会其言语意图和思想情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