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83834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对《中职学生通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开发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中职学生通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开发的思考 【摘要】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中职学生通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以下称《能力标准》),除了要具有“能力本位”的总目标外,还需具有“能力无损性”的特征,才能更有利于指导教学实践及能力测评试题的设计。 【关键词】能力标准学习领域信息技术学习情境 一、《能力标准》开发的现实需求 (一)现有的权威考试无法有效测评出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是他们今后生活与学习必备的工具,同时各企事业单位也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求职者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为了测评出
2、个体的能力水平,社会上开始出现一些用于测评普通公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试,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和原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全国计算机及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相关模块。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的能力需求的不断更新,这些考试“无法科学地测评出个体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成为教育实践者的共识。 通过对一些教师的访谈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现行测评试题主要存在两个重要问题。其一为试题内容更新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同步,有大量陈旧知识,而一些新技术未能体现;其二为测试结果存在着严重的7“高分低能
3、”现象,即一些学生能考到很高的分数,但交给其现实生活中一件相关的任务却无法完成。在当今“能力本位”教育观下,我们更加需要一套科学的评测工具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进行测评。 (二)现有相关标准没有准确地描绘出复杂的能力结构 关于“能力”,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个体胜任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所有主观要素的综合,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随着知识论与学习论的发展,人们对能力本质及形成机制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如德国学者对学习领域课程的论证,其基本观点是“忽略程序性知识或策略性知识而只重视陈述性知识,将导致能力获取的缺失”。就“信息技
4、术应用能力”来说,其不仅包涵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显性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另一方面“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信息工具的选择、信息工具使用的步骤与方法、以什么样的态度使用信息工具、出错了如何解决、如何更好更快地完成”等隐性的策略性、程序性知识也是构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素。学生在此类考试中可以得高分,是因为他们的确达到了某个知识或技能点的掌握标准,但他们对于各种信息技术工具不会有效进行选择、甄别、联结则是导致其不能完成现实任务的根源所在。 根据此观点,我们再一次审视“一级B”考试大纲,发现它从总目标至分目标完全是一种知识与技能本位的考试
5、大纲,当然无法作为测评“能力”的依据。那么,2009年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是否可以作为测评试题设计的依据呢?2009年版大纲是一个以“能力”为本位的标准,这在总目标中有了明确阐述,摘录其中的一句,如“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但在大纲主体部分“7内容与要求”中对课程内容的描述则仅涉及显性的知识与技能,如在“文件夹与文件管理”单元中是这样描述的:“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与作用,熟练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会使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等资源进行管理;了解常见文件类型及其关联程序。”对于如何
6、根据现实情况对文件及文件夹进行有效的管理等这些策略性知识未能体现,说明该标准对于能力的描述呈现“逐层损耗”的现象。因此它也不利于有效地指导测评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试题编制。 据此,“一级B”考试大纲的“知识技能本位”以及现有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存在的“能力描述逐级损耗”的特点,使得它们均无法作为测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优质依据。因此,开发一套以能力为本位,并对测评“能力”有明确指导意义并易于操作的《能力标准》是广大教师及现实社会的迫切需求。 二、新《能力标准》的基本框架构想 (一)新《能力标准》主体内容是一系列“
7、任务类”的集合 1.用“任务”及“相关质量标准”描述能力可保证能力无损性。是否可以用“能力”的外延概念描述“能力”呢?再来看一下“能力”的概念:“能力是个体胜任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所有主观要素的综合,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这里有两个关键词:“胜任”和“工作任务”。即只要个体可以完成该“工作任务”并达到“相关质量标准”,那么就可以判断个体具备该能力。在这里,工作任务是可以清晰描述的,“相关质量标准”也是可以具体描述并通过工作结果观测到的,因此用“任务”及“相关质量标准”描述能力可保证能力的无损性。7 2.“任务类”是去场景化的具
8、有共同显性属性的工作任务模板。在工作生活中,各种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任务”是千变万化的,不可能把所有的任务列举穷尽。通过观察发现,虽然各种任务的存在背景不同,具体要求不同,但是可以找到不同任务之间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共同属性”。比如在生活中需要“设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