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33097
大小:48.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4
《网络教学对教师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教学对教师的影响摘要:现在国内许多院校都在开展或准备开展基于Internet的教学试验,面临选样或开发支持网上教学的教学平台问题。最近儿年,开始采用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WorldWideWeb被公认为是最强人的课程信息发布媒体,成厲上千的课程已经上网,还有更多的学校和老师正在考虑开展:基于Web的教学。基于Web的教学(WBI:Wcb-BascdInstruction),就是用万维网作为教学媒体,传送教学内容,在网上实施教学、管理教学,并进行网上测试和网上交流。网络教学这个名词就此涎生。关键词:远程教学、网上交流、万维网、网络教学一、问题的由来现在越來越多的老师们
2、都在开展各种各样的网络教学实践探索。看到大家対这样一个新生事物的热悄口趋高涨,不由得由衷的高兴。看到各种各样的尝试样式,冇时不免感到茫然: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整合新模式吗?为了保证实践的有效性,很冇必要对“网络教学”的定义做一下界定。定义一个事物,并不是咬文嚼字、玩文字游戏,而是通过泄义的过程深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而促进我们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的有效深入。网络教学不可能在实践之初就有一个较为合理的定义,但是从1999年开始实践探索到今天,确冇必要对“什么是网络教学”这个问题给出我们的一些回答。二、剖析网络与教学从分析网络教学这个词组开始我们的思考这个词组
3、中“网络”用來修饰“教学”。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方面的启示:1.网络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活动。既然是一种教学活动,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学习方式。2.这类教学活动和网络这一因素相关,我们在分析这些事物的时候,就必然涉及“我们如何看待教学活动中的技术”、“技术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之效用究竟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在Internet普及Z前,远距离教学是通过电话、电视、录象带和信件筹方式异步地传递教学信息。最近几年,开始采用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WorldWideWeb被公认为是最强大的课程信息发布媒体,成百匕T•的课程已经上网,还冇更多的学校和老师正在考虑开展基于Web的教学。
4、关于对网络教学的定义,我们至少可以从这样两个方而来进行:1•从抽提现有人们称Z为“网络教学”这类活动中的共性出发。2.从“网络教学”Z所以区别其他教学活动的独特性出发根据第一种思路,凡是在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均可称Z为“网络教学”,无论你是通过网页发布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牛•交流;通过网络传递视频信息,将一堂讲授型的课共享给另外一个课堂的样式,根据第二种思路,就需要寻求在网络技术条件下怎样的教学活动方式是独特的、是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于是我们要了解各种学习方式的分类与特点、各种媒体技术的特质,以及他们相互Z间的关系。人约是在96年底97年初开始出现支持网上教学的软
5、件平台,近年來更是层出不穷。作为网上教学平台,对教学内容表示的支持主要是提供对各种素材的集成功能,这与传统的教学软件开发平台的功能是一样的,与传统教学软件开发平台的差别是所产牛•的最终结果必须能够在网上浏览,如可以转换为HTML格式的文件。我国的网上教学虽然比国外起步晩了儿年,但是在地球村H益缩小的今天,借助于互联网络,新技术新产品传播地很快。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的理解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而通俗地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圆满完成,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如何让课堂教学扎实
6、、有效?结合白身的学习与实践,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多应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教学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而我们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固定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冇效性,就必须在怎样来设计课程才使学牛很好地掌握课程知识、达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等儿个问题上多卞工夫。我觉得有以下儿个方面值得考虑:其一、设计一堂课,必须要注意的是1、明确课堂所要实现的目标对丁•课堂所需实现的目标,我们要心中耍有数,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同吋也要注意目标乂不要太多或者难度太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降低教学的重心。2、心中始终有教学整体框架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出乎意料
7、的情况时有发生,每个环节的进度并不完全在教师的学控之中,这便需要我们心中始终有个教学的整体框架,对课堂的教学进程有个清楚的定位,从而为实现整体的教学ri标随时进行调整。3、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耍,这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学设计屮所创设的坏境必须要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兴趣。设计的各个坏节的流畅性也很重要,要符合学生的思考、探索、求知过程,逐层诱导深入,理解巩固,深入浅出。同时还应对学生冇比较充分和全而的了解,如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