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调研报告

老干部调研报告

ID:30927823

大小:66.5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1-04

上传者:U-991
老干部调研报告_第1页
老干部调研报告_第2页
老干部调研报告_第3页
老干部调研报告_第4页
老干部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干部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老干部调研报告XX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时强调,广大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如何让这一宝贵财富在落实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四个全面”战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继续发挥作用,这是一个需要探析的问题。广大离退休干部已经从各个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虽然没有了工作的舞台,但这并意味老干部们没有价值没有作用了,恰恰相反,退休后的老干部依然是宝贵的人才。不管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还是国家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参加工作的退休干部,历史实践已经证明了广大的离退休老干部都能够在历史的进程中发挥巨大力量。XX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XX)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文件,进一步强调了老干部工作的今后方向,因此,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老干部们不能缺席,也不应该缺席。近年来,社会正处于老龄化社会的过渡进程之中,笔者从基层走访中初步觉得:老干部的思想地位处于整个老年人群体思想的核心地位,而整个老年人群体思想又处于整个社会思想的重要地位,是保持整个社会思想体系稳定 的一块压舱石。因此从这个认识出发,似乎对老干部的思想工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至于如何发挥老干部们的作用,需要对老干部群体的共同优势和特点、每一个老干部个人独特的优势和个性特征这两个方面有一个调查、分析与思考。党性原则强。老干部们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广大离休老干部,把自己一生都交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对共产主义信仰始终如一,不管遇到多大的艰难、多么危险的工作,哪怕用生命都没有让老干部们放弃自己的理想信念,正是这些对共产主义信仰忠诚的共产党员,筑起了中国革命的血性、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灵魂。有这样的认识从两个方面:一是金一南将军在《心胜》一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正是中国革命的这种'野蛮',把鲁迅描写的'阿Q精神'、毛泽东讽刺的“贾桂习性,一扫而光,使这个民族真正从精神上站立起来。”二是**的实证。截止XX年5月底,在**县健在的95名离休干部中,有中共党员68名,党龄总和数为4343年,平均党龄为年。其中党龄50至59年的有3个,党龄60至69年的有45个,党龄超过70年的有13个。这些都可以认识为高龄党员,这些党龄数字本身就是广大中青年党员心目中的活生生的党性丰碑,是对自己入党誓言的忠诚,是一种民族精神和中华力量的象征。奉献精神大。党中央自从建立离退休制度以来,虽然党交给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健康长寿,老干部们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退出各种工作岗位,但是仍然不忘记力所能及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心尽力、发挥余热。在**县的离退休老干部中,虽然老干部们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离职或退 职休养,但他们依然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从事着奉献于党、奉献于社会的点点滴滴,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家乡甚至于是第二故乡、第三故乡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和党的建设事业,履行一个普通老同志、老党员的热忱。这个认识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从笔者走访的23名离休干部的情况,发现凡是身体健康的老干部依然忘我地关心**各项事业的发展,热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老百姓,甚至于有的老干部克服自己身体的病魔,心中对党和人民时时刻刻牵挂,通过主动交特殊党费、慈善捐款、参与关心下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事业等类似的方式来奉献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追求。二是**的实例。**离休干部徐中武、吴煖等,离休后一直关心**县老年大学的教学、创作歌颂党和人民的诗词、教身边的青少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与老年人作品的编辑等等,奉献于地方发展和周围人的安康。人生阅历足。这样的判断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离休干部整体经历。在**县307名的离休干部中,有255名离休干部的家乡不是**,**是他们的第二故乡、第二故乡。笔者调查发现,**307名离休干部,从参加革命工作到离退休,从事的工作岗位数量达到4867个,平均每个离休干部的工作岗位数为个,最少的离休干部从事的工作岗位数2个,最多的有32个。二是**离休干部的实例。**县离休干部葛德中,他从1940年2月在山东莱芜县汶南乡村参加革命工作后,先后到山东新浦县、蒙阴县、浙江**县、湖州 市的6个区、9个县委或县人大等部门、1个企业担任过26个职务,从山东到浙江**、从浙江的**到湖州,从浙江的湖州再到**,人生的轨迹也不简单。从事的工作岗位多种多样,有通讯员、职工会长、宣传委员、秘书、部长、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政治委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等。葛德中的人生经历见证了历史过程,也是广大离休干部人生阅历的一个缩影。培根曾经讲:“从现在的角度说,青年可以从老年身上学到他们所不具有的优点,而从社会的影响角度来说,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年轻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年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是崇高的。”因此,老干部们的人生阅历足也只是相比较于中青的人而言的,但依然可以成为中青年人值得学习。资历威望高。这样的认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老干部的总体调查。在**的老干部特别是离休干部中,有从事过教育事业的、卫生事业的、司法事业的、经济发展行业的、文化事业的、农业水利事业的、金融事业的、党的建设事业的,他们在各自的行业和系统里都有着崇高的资历和威望,这些都是他们各自一生奋斗凝聚起来的,对于那些已经逝世的离休干部来说,他们的逝世原因中都有积劳成疾的身体因素。其中有一些老同志是毫无抱怨地克制自己,不暴躁,不乖戾。笔者调查发现**307名离休干部简历中从事工作的行业比较多,证明了老干部的经验不仅仅在离休时的行业,他们的经验还在曾经工作过的行业也有。二是**离休干部的实例。**离休干部袁钟锥,他曾经在宁波机场修建中工作过,也在浙江省的各级党委系统工作过,这样的经历说明,他在经济发展领域和党的建设事业这两个大的行业工作过,这样的经历也使得他在地方拥有较高的资历威望。 在调查了解老干部群体的共同优势的同时,也需了解老干部个人的实际情况,了解老干部个人的独特优势。老干部个人独特优势指老干部个人积累的工作技能和经验,是与其他老干部相对而言的个性特征,这是老干部作为宝贵人才的个人内在本质。善于总结和分析思考。由于老干部们都已经退出工作岗位、没有了工作职务,因此看问题没有更多的外界干扰,更加能够克制地、平和地、精深地看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这不同于在职的党员干部。老干部们没有背负着比珠穆朗玛峰还沉重的思想负担。正因为这样,老干部们对问题的回答往往会出现比较“意外”的答案,甚至会有令人费解的可能。这样的认识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古代哲学上的认识。有一部分老同志退休后立足于研究学问和培养美德,使得对某一特定的问题拥有独特和惊人的见解,这在他们处于工作岗位上是无法认识到的。在古代,有则关于楚丘先生的故事: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往见孟尝君,欲趋不能进。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何以教之?”楚丘先生曰:“噫!将我而老乎?噫!将使我追车而赴马乎?投石而超距乎?逐麋鹿而搏豹虎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噫!将使我出正辞而当诸侯乎?决嫌疑而定犹豫乎?吾始壮矣,何老之有?”孟尝君逡巡避席面有愧色。楚丘先生说出了老年人的一个优势就是“正辞而 当诸侯”,为他们“决嫌疑而定犹豫”。二是**的实例。XX年6月16日上午,县关工委主任滕林华一行3人走访县关工委的创始人、县关工委名誉主任葛德中。老葛从1991年以来一直担任县关工委的名誉主任,虽然已经90多高龄,但每年都参加关心下一代事业的活动。老葛希望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要发挥成功经验,在青春导航推进、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青少年教育基地作用发挥、结对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继续得到发展。同时,老葛也指出“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与**今后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是一项泽被子孙的大事”,他强调:“青少年的精神思想观念不是一天就能够树起来的,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长期的坚持这项工作才能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老葛的总结和分析都是站立于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历史、长远的角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意义。善于建言献策。这样的认识来自于观察交流中的实际分析和逻辑演绎。老干部们更加能够从人的自然客观规律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角度提出建议和意见,而这个方面恰恰是在职党员干部思考问题时欠考虑的方面。如田间的水稻,老同志们看水稻会从水稻的自然规律去认识,认为水稻的一生如同人的一生,到了秋天水稻都要成熟、枯萎、稻谷会落地,因此认为人应该平和地接受这种思想,认为这是一种智慧,而在职于事业的人,却认为水稻的成熟是 一种收获,是对自己辛苦耕耘的回报,是一种对待个人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这两种观念孑然不同,一种是从人的生命的自然规律出发,一种是从事物的因果关系出发。老干部们往往能够从一个很小的问题的分析中发现顶层设计中可能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对策陷阱,对矛盾的认识和把握更加具有哲学思维模式。老同志们的建议和意见,往往十分简短而又精辟,没有复杂的逻辑语言和华丽的辞典,没有那么多的假如、比如、可能等修辞。与老同志交流可以接受教益,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老同志们虽然退出了工作岗位,但仍然可以不退出作为一个人的人生事业,这个事业就是个人老年时学习转换而从事的新的领域。如今,适合老同志们的事业层出不穷,形式多种多样。那些出于公器的老同志,依然用他们的智慧和威望维护着他们心中的那种民族精神和个人品质。撰写个人回忆录,传承革命思想。这个发现来自于走访过程之中。XX年春节期间笔者走访了23位离休干部,发现有12位在撰写个人回忆录,这对于传承革命思想而言具有意义。笔者在与老干部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有这样一个指导思想:老干部往往以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生变化方面为最好的向导,以投身革命既为家的思想理念,一日入党终身为党的誓言,因此,有的老干部作出的判断更 加符合党的基层建设事业,因为老干部对党的事业没有终点的认识有着切身地深刻体会,对瞬息万变的事物的内在把握具有丰富的经验。虽然智力水平下降,但每一个老干部特别是离休干部,他们依然奋发努力的精神本身就是中青年干部学习的精神模范。他们对不良风气宣战态度的坚决性和丰富的实战经验都是在职党员干部望尘莫及的。通过对个人丰富记忆的文字撰写,就能够发现诸如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等内容的和普遍性的规律,对于研究人的某一特定的主观意识形成规律是十分有帮助的。这对于每一个在职干部而言,不管是革命思想、奉献精神等等意识都有不错选择的借鉴意义。创作各类诗、词、散文、生活体会等。老干部创作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历史和社会的优秀作品,弘扬科学真理,宣传真善美,弘扬中国精神,也是老干部自觉贯彻落实中央文化养老政策的具体行动。这样的认识来自于3个实际成果:一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诗编》的出版发行。XX年8月,**县委老干部局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专门编辑出版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诗编》一书,其中收录了葛德中、徐中武、吴煖、钟克鹏、高振连、徐绰、钟凤林、王全明等8位离休干部创作的诗词25首,这些诗词体现了“拼搏、奉献、团结、自强”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同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二是来自于**老年大学正式编辑出版的优秀师生作品集《为霞XX》。XX年,老干部和老年大学学员们创作的作品数量达到了1459个,其中收录470个作品在这本图书上,诗词、文章、摄影图片、书法美术作品、手工艺品照片等等。三是老干部自己创作的作品集。这样的作品集笔者收集的有几位,有**离休干部阮海瀛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收录是的老阮自己撰写的文章,有**离休干部徐中武编辑的《学友交流》,有老干部李良琛的诗集《淡竹掠影》、《马年杂吟》和《羊年杂吟》,有老同志姜胜仁的诗集《驰翰随吟》等等,这些老干部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创作各类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文明发展、人民幸福、经济繁荣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正能量作品,是个人退休之后,利用自己的学问对时代和家乡的再贡献。个人绘制各类书法美术作品歌颂美好生活、拍摄身边各种情境记录家乡变化。中办发文件《意见》是指出: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作为价值取向,对坚持不懈在老同志中开展以“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鼓励老干部们绘制各类正能量的书法美术作品和拍摄正能量的照片,是对这一文件贯彻落实的实际行动。收集、整理甚至于展出交流这些正能量的作品,可以达到宣传家 乡美好的生活,家乡的进步,党的坚强领导的推动作用。这样的认识来自于两个实证:一是XX年9月**县老干部局组织发动老年大学学员创作庆祝全国第三个法定老年节书画作品,经过收集整理,XX年10月10日上午有103幅体现家乡正能量的书画作品在**县张乐平纪念馆正式展出。在为期1个月的展出过程中,大量的游客和当地民众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受到教育和启发,对于提高观众的人文素养起到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二是来自**老年大学书画协会的作用。这个协会的成员XX年创作的各类书法美术作品达到7500多幅。这些作品对于同样爱好书法美术的老年人而言,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享受,更是直接体现对共同美好生活的理解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这些作品部分体现在第三个法定老年节书画展,也体现在抗日战争胜利老干部书画展活动之中,也体现在老年大学校报上、《为霞XX》图书上,也在**县老年大学的书画展厅内长年展出,与民共享。动手制作手工艺术品,分发给周围的街坊邻居,把快乐传递给他们。在**的老干部队伍中,有一些老同志拥有一手好手艺,这些老干部通过剪纸、制作各类手工艺术品体现自身的价值。代表和谐进步和向上向善的家畜动物和花草虫鸟及其造型、“福”等文字以及名家名言等等,经过剪纸的美术形式体现出来,深受周围街坊邻居的喜爱,春风化雨,无形之中起到了引导交流学习作用。这样的认识 来自于两个实例:一是**县老年大学学员谢秀嫣,把自己的手工剪纸作品制作成册,她的老伴为这些作品取一个名字,如“福禄寿喜”、“百鸟朝凤”等等。也有的老干部用各类材质手工制作心目中的各种各样形态、颜色丰富多彩的动植物来歌颂对美好生活的理解。类似的作品也在《为霞XX》中有收录。二是**老干部姜雪芬,把自己制作的小手工艺品送给社区内的青少年,这些活灵活现的漂亮小手工艺术品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只要把这些作品送给谁,谁就得到了一份快乐,这则故事收录在**县关工委编辑出版的《甜蜜的事业》图书之中。在**县老年大学,有一部分学员把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赠送给同学、朋友、周围的街坊邻居等,把快乐传递给他们。参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成才。这样的认识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的情况了解和分析。老干部们教育家里的第三代、第四代。这对一个家庭而言,让家族里面的孙子辈接受家庭的观念,这不是一项需要力气、速度、效率甚至于是技能的工作,也不需要把车辆开到120公里的冲动去教育儿辈,而更多地是依靠慢条斯理的智慧和循循善诱的判断力。仅从此点来看,那种认为老年人是无所作为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进一步来讲,由于老同志的参与,尊重长辈也变得十分的顺理成章。中央的《意见》里提出:老干部们要有培 育和传承优良家风的职责与要求。由于老同志与年轻辈相比,更加稳重,给人以可靠的体会。一个人在幼儿时间,往往比较缺乏安全感,因此希望更加靠近可靠的人,而对于轻率的人似乎天然就有一种排斥,温柔可靠是幼儿期心理的一个需求特征。长辈照看第三代、第四代,可以使自己有无数的好处,往往孙辈的某个具体一句话或者某个手势、走路的形态等,都有可能无意之中打开长辈的思想阀门。正因为如此,长辈对孙辈也充满了好奇心,只不过是潜在的,这个人人都有,也因此使长辈能够发现自己竟然有着如此无数而又不可思议的记忆,这极大地刺激长辈的智力思维,提高了长辈的晚年精神生活,提高了人的愉快程度。这与农民种水稻有点相似。农民种水稻无法否认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自己的温饱,还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从开始播下稻谷的种子时已经十分强烈,一直伴随着种子的发芽、并且心甘情愿地拔秧苗、再把秧苗一棵一棵的左右整行整列整齐地种到摊平的水田里,又在秧苗成长的过程中,不厌其烦地去除掉稻田里的杂草以防止杂草挤占了稻株的成长和生长空间,浪费农民用宝贵的钱去购买并且施放于该稻田中的化肥。还在去除去讨厌的水稻霉菌、稻虱子害虫,这些害虫不但蜃吸水稻茎里宝贵的渍液,让水稻光合作用的糖类营养损失掉,变得脆弱,而且在水稻的茎上留下可怕的疤痕,空气中的霉菌就通过这 些疤痕侵入水稻植株的体内,所以农民们十分憎恨这些害虫。所有的付出与憎恨都有一种岀自农民内心深处的精神欲望,达到这个欲望而自觉地接受任劳任怨。这一切似乎总是有结果,所有的付出所积累的情绪最后变成了收获稻谷时的巨大欢畅,这个精神活动的过程也算是完成了一个周期。因为外界的因素,拨动了老干部内心的种子,然后与外界事物同步变化,直到外界有了结果,精神的活动也达到了顶点,而且这种周期是不断地在重复。关心家族里的下一代是老干部晚年精神生活的欢畅源泉之一。二是参与**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干部的行动。在**县有3600多名老党员老干部在关心家庭小辈的同时,参与到全县关心下一代事业中,这可以使老干部精神活动得到极大的提升,思维能力的也得到较高程度的维持,这在330多个关心关爱青少年故事的汇编集《甜蜜的事业》图书中全面体现。“关爱后代,快乐自己”成为这些“五老”的真实思想之一。虽然对于老干部有优势,有发挥正能量的热情,但也发现有的老干部们未能如愿的发挥应有尽有的自身价值,思想上顾虑重重。其中原因也十分复杂,下面从2个调查问卷中作简要分析。对100名未参与**关心下一代事业的退休教师的调查思考 调查数据反映有67%的退休老教师希望能够参与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有67%的认为学校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最重要,有79%的认为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表率作用对家庭青少年的教育作用最大,有74%的认为社会教育中成年人的榜样作用效果最显著。有51%的退休老老师 希望参与结对帮教活动,最好是有几个老同志一起做。在为什么不能参与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原因中因家务繁忙占34%、因照看家里未成年人晚辈占19%、因身体健康方面原因占33%、因退休后还在做其他工作占5%、因缺少教育、帮助青少年的经历、经验或特长占5%、因其它方面的原因占9%。从这些数据分析得出,退休教师看到了青少年教育中岀现的问题,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最有成效的做法也有一定的主见,但限制他们参与这一项事业的因素中,仍然各种各样。对100名从事关心下一代的“五老”的调查分析通过编写教育资料工作的占12%、通过开展宣讲活动占50%、通过担任校外辅导员占40%、通过参与失足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占35%、通过结对关爱需要帮助的青少年占49%、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占36%、通过培养中小学生琴棋书画、集邮等方面的爱好占23%、通过协助村开展中小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占41%、通过参加吧义务监督活动占40%、其它方式占9%。这说明“五老”发挥余热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对于“五老”们参与下一代的思想认识上也有这样一组数据。认为动员更多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哪种方式更好方面有84%的老同志希望村、社区动员、21%的希望原工作单位动员、38%的希望所在离退休组织动员、15% 的希望熟人推荐、55%的希望县、镇关工委动员、3%的是其它方式。这说明了“五老”们希望在参与这项事业中能够发挥基层有关的组织机构的作用而不是单独行动。上述调查分析,也只是对“五老”从事关心下一代这项有助于他们发挥价值活动的情况调查,这一调查也从侧面反映出老同志包括老干部发挥余热顾虑重重,因为单独行动所带来的法律问题、道德问题、保障问题等是他们个人心理和思想层面上难以承受的,这项调查实证的结果反映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基于调查和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事实1、老干部们由于没有了在岗工作时的各种制度、职业道德、上班时间等的约束,更加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所特长的事业或者说某一个具体的事项,并且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而这与他在岗位上时无论如何也是难以从事的。由于每个月都能够及时领到退休金,拥有自己居住的独立的房产,良好的医疗金保障制度,因此,老干部退休之后一个人的人生道路豁然开朗,展示出一片完全不同于儿童、青少年、中年这三个人生阶段的广阔天地。老年人的爱好更加具有人生意义。2、老干部们有发挥余热的意向。这个事实在前面的案例中得到印证。哲学家西塞罗在《论老年》中指出:''一个人应该有多少力量就使用多少力量,同时无论什么事情都 要量力而行。”这是针对老年人提出的结论,老干部是老年人这个更大群体中的组成部分,同样在晚年发挥余热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方面。3、以老干部为核心的家属人员有责任。老干部的家属也应该考虑到在关心照顾老干部的过程中,不仅要为老干部注意身体提供必要的帮助,更要关心老干部的智慧和心灵,因为老干部本身的智慧和心灵像灯一样,若不继续添油,老年便宜会使他的智慧和心灵的光辉逐渐暗灭。这不但从老干部的作品中大量体现,也在走访老干部过程中,听到家属的履行家庭照顾责任的情况。4、作为老干部工作者也应该注意个人才能的发挥。由于每一个老干部工作者的工作当前比较杂,眼前的事务使得对老干部工作意义的失神状态也时有出现,没有能够从党的建设的高度、从历史规律的高度去认识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加上有一部分工作者对老干部的过去不了解,对上级的精神吃得不透,对工作业务的要求、标准、流程掌握不全面等等因素的影响,未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让自己在为老干部的管理和服务过程中,认真的学深学透《意见》精神内涵,在工作中实习《意见》的措施和要求,实现“既为一己争光、又为全业添彩”,这应该是老干部工作者的一个价值追求。基于前面的分析和结论,在营造老干部发挥余热条件 上需要注重以下三方面的平台1、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完善。当前适合老干部参与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还是党的建设,都需要有相应的公共服务平台。相对比较集中的平台主要有两个比较成熟,即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因此,让这两个主要的平台如何建设成为老干部发挥余热的主要阵地,需要从这两个平台能够的提供的功能能不能满足老干部们的需求为出发点。2、注重分散于各个部门、区域和社会团体中的平台作用的发挥。当前老干部们居住都是比较分散的,分散的居住自然条件成为限制老干部发挥更大余热的一个客观限制条件。因此,让适合于老干部发挥个人特长的这些分散的平台发挥作用,成为各个地区、各个部门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老干部很少能够走进居住地附近的设施,因为这个设施只对本部门退休的老干部开放,特别是注重老干部们在关心关爱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成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发挥。3、注重非正式社会团体在老干部发挥余热中的补充作用。如今交通方便、信息发达,有着共同爱好的老干部往往能够聚集一起,共同学习和讨论一些话题或者基于某特定的创作,比如前面讲的诗词创作、表演等等。而且在这些非正式的社团组织中,老干部们的交流是面对面的交流 探讨与分析,比一般的讨论更加深入。比如一个临时的摄影小团队的拍摄等等。引导这些“不够格”的活跃小团体始终不偏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使老干部们在时代的舞台上继续的发光发热。在上述平台的作用发挥上,需要老干部管理服务部门做好引导,通过这些平台也能够更加好的把《意见》贯彻到每一个老干部身上。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浙江省委提出的“八八战略”总纲、“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和“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的总要求,为老干部们发挥余热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指明了老干部发挥正能量的正确方向,也为老干部发挥价值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前面多个角度,笔者思考提出在老干部中需要普及老生有术即为德的理念,这种普及可以避免西塞罗在《论老年》中指出老年不幸福的四个理由:“第一是,它使我们不能从事积极的工作;第二是,它使身体衰弱;第三是,它几乎剥夺了我们所有感官上的快乐;第四是,它的下一代就是死”。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在谈老年中指出:“我总是不让自己的脑筋闲着,我总在思考着什么,上至宇宙,下至苍蝇,我无所不想。思考锻炼看似是精神的,其实也是物质的。我之所以不感到老之已至,与此有紧密关联。” 笔者对老干部的晚年共同优势与个性特点浅论,只是区分上的不同,并非绝对,只是共同的一面大部分老干部都有,是基本性质的。个性的一面,也并非一个老干部所独有,只是拥有某个才业的只是小部分而已。这好似夏天人们经常讲一天中的感觉好炎热、好凉爽一样,只是温度、湿度对人的感官上的逻辑思考的结论。笔者只是作简单分析,共同的一面可以作为制定政策措施的一个参考,个性的一面可以作为发挥老干部独创特色的一个思考而已。在笔者接触到的老干部中,有一个现象一直关注,就是没有一个老干部愿意在退休之后过着毫无人生意义的晚年生活,他们内心依然如故的希望自己继续能够在人生的舞台上有所作为。但现实又是如此的迷蒙,既希望发挥价值,又顾虑重重,这种状态我称之为新老态。它是相对革命时期提倡的马革裹尸的牺牲精神、建设时期一切行动听号召的雷锋精神相比较而言的,并非绝对。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老干部的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做合法行为人成为老干部们新的思想标准。旧老态更加注重利他主义思想,新老态更加注重法理思想。两种思想并不是对立的。如今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观,自由、平行、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观,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观,每一个词的后面,内涵在不断的充实,在此基础上的老干部新思想成为新老态形成的历史性变化。比如 有的老干部到祖国的各地旅游,甚至于少部分近几年到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参观旅游,这种活动区域的扩大极大地改变老干部的视野,他们的所见所闻对他们的思想认识变化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这些变化反映在日常生活学习之中。从中,也应该分析,只有那些积极的、向上向善的、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国民素质提高的正能量的新老态思想才是需要提倡的。关于老年的话题古今中外均有论述,本人观点可能有偏颇,对于在此认识基础上对老干部的认识水平也未阐详尽,有些方面受制于本人未识之见,比如新老态概念的提出、老生有术即为德理念的提出和老干部思想的社会地位分析。对新老态概念的理念仅仅定位于新社会治理下社会变化在老干部身上形成的思想状态。内涵中包涵了法治精神,本人认为这是国家长期实施以法治国实践在老干部的思想中留下的深刻烙印。新老态概念也只是相对于旧老态概念而言,旧老态概念内涵中包含了马革裹尸的牺牲精神和一切行动听号召的雷锋精神,是历史条件下短缺经济和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思想特征,是国家离退休干部制度建立之前的那个历史阶段的思想产物,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实行至今,物质条件大为丰富,在此背景下逐渐形成了法治精神。新老态概念是在旧老态概念基础上的变化,这个概念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是认为新老 态概念的内涵更加丰富,希望同行或读者多鉴别,我想这对于贯彻落实《意见》或有益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