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19 胸中之竹课件 长春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19 胸中之竹课件 长春版

ID:30894398

大小:14.11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1-04

七年级语文下册 19 胸中之竹课件 长春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9 胸中之竹课件 长春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9 胸中之竹课件 长春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9 胸中之竹课件 长春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9 胸中之竹课件 长春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19 胸中之竹课件 长春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下册胸中之竹猜猜看: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胸中之竹胸中之竹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清·郑板桥作者介绍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寒微,幼丧母,由后母抚养。康熙时秀才,雍正时举人,乾隆时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因请赈得罪上司而被罢官。郑板桥为政清廉,有才干,关心人民疾苦。去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擅画兰、竹、松、菊、石等,尤以兰、竹著称。其画通过题跋诗文,表现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具有新意。论画主张对所绘对

2、象作直接观察,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联系和区别,反映了艺术的创作过程。其书法在行、隶之间;为文主张“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作主子文章,不可作奴才文章”。有《郑板桥集》。扬州八怪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扬州一批书画家的简称扬州八怪主要是指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shàn)、汪士慎这八位 八怪”是句扬州俚语(民间的,通俗的),指日常生活中稍稍越出常规又无伤大雅的人或事。用“八怪”来称呼清代中叶活动于扬州的一批书画家是后来的事。这些书画家在艺术上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这种个性的

3、张扬更多地意味着对于传统绘画、书法的背离与反叛。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金冬心的“漆书”(写隶书古朴,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甚为好看)、汪巢林的“繁枝梅花”,罗两峰的“鬼趣图”等等,在当时人看来总是有点“怪”。对于看惯了正统书画的扬州人,一方面对旁门左道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另一方面又因为心理定式,而不能不站在传统的立场上对他们加以嘲讽。“扬州八怪”由此得名解题题跋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体,指的是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

4、后的文字。写在画幅上的叫题画。题画或文或诗,一般比较简短。从内容上看,有的叙写作画缘由,有的点拨墨情画意,有的借题寄意写志,涉笔相当宽泛自由,然均追求画面与题词相互补充之用和相映成趣之妙。据载,有一次郑板桥画了一幅《墨竹图》,非常满意,同时又觉意犹未尽,遂握笔题画,成此名文。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翻译课文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爽的秋天,早晨常起

5、来欣赏竹子。这时,白茫茫的烟雾、太阳的影子、露水的白气,都在疏枝与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冲动。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了一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总而言之,立意要在下笔之先确定,这是不变的法则;而情趣却在技法之外,则全凭个人的运化之功了。难道仅仅作画是这样吗?实词1.遂:于是,副词。2.画意:作画的兴致。意,兴致,意图,意思。3.胸中之竹:酝酿中的竹的审美意象。4.眼中之竹:观察中的竹的自

6、然物象。5.相:本指容貌,此处指竹子的形貌。6.手中之竹:画幅上竹的艺术形象。7.意:审美意象。实词8.笔:运笔作画,创作实践。9.定则:一般法则,此处指从事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则。10.化机:造化(自然)的生机,本文指超出一般法则之外的、充满灵感与妙的艺术构思,堪与造化媲美。11.独: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12.云:如此,这样,代词。13.乎:语气词。14.哉:语气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吗”。思考1、作者在清秋的早晨,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你根据文中的描写,再加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2、文中引发了作者作画的愿望和冲动的句子

7、是那一句?3、从凝神构思到挥笔落墨,画竹过程中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先是观察,晨起看竹,得“眼中之竹”;次是画意勃勃,有绘画的欲望和思路,生“胸中之竹”;最后是落笔作画,成“手中之竹”。(2)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眼、心、手的作用,竹子发生了多次“变相”:由现实之象,到心中之象,再到画幅之象。在叙写中点明:胸中竹不同于眼中竹,手中竹又不同于胸中竹。表明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精于生活的道理。思考从凝神构思到挥笔落墨,画竹过程中可分为哪几个阶段?思考4、作者由画竹的经验总结出了怎样的创作原

8、则?你这样理解?最后总结说:“意在笔先”是“定则”,“趣在法外”是“化机”。“意在笔先”是艺术创作的必然规律。在这里,“意在笔先”是必须先有“胸中之竹”然后才能有“手中之竹”的意思,故而作者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