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60911
大小:10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31
《全域统筹带给学校管理的变革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全域统筹带给学校管理的变革与思考 2007年成都市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的改革不是从局部地区开始的,而是以“大成都”为起点,在“全域视角”下统一规划城市三个圈层的工作,为明确圈层发展定位,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健全融合发展机制,成都市组建了20个区(市)县“一对一”的教育联盟,逐步形成以区县联盟为平台、以学校结对为途径、以干部教师交流为重点的教育资源“全域成都”流动格局。其中武侯和新津是结对发展的两个区域。 作为改革链条中的基点――学校和管理者,在圈层融合的现实背景下必然受到一系
2、列的冲击,学校如何学会在复杂、开放的条件下进行有效管理,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和面对这些冲击,以充沛的精力、满腔的热忱迎难而上,使圈层融合工作取得实效,成为圈层融合的排头兵,责无旁贷。学校的管理应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过程中充满对改革发展态势的随机应变、对创新思维方式的总结提炼、对改革藩篱的坚守和跨越。 圈层融合带给学校管理的冲击8 圈层间学校不同管理文化的冲击。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由于武侯新津两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别,导致思想观念、教育科技水平、文化背景、生
3、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别,不同的地域自然而然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人们的教育理念上也必然受到地域的局限,主要表现在观念差异、主流意识形态差异、文化与科技差异、心理差异,融合其他教育理念比较困难。加之教育“圈层融合”是由政府先行推动,这样就缺乏内驱力,而文化的融合是圈层融合的最高境界,实现文化融合要靠一种源于需要的内部动机,这种潜在的动机力量,通过激发个体在实践中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魅力,不断取得管理的成功,才能真正表现出来。文化的融合只有将用好外力、激发内动力才可以实现真正融合。 圈层内薄弱学校实现优质发展。社会公平是
4、这个时代的深切呼唤,而教育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深化教育公平,既取决于教育整体水平,更取决于各个圈层教育的融合共进,需要在市域层面,打破现行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努力将资源的县域独享、学校独享转变为全市共享、圈层共进。对圈层学校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实现城乡一视同仁,在各地政府保障了硬件水平的基础上,要靠管理、师资等方面的帮扶拉动城郊学校办学活力和办学水平的迅速提升,促使圈层内形成城乡学校同步发展、一体发展和均衡发展的新格局。原来比较薄弱的郊区学校需要找到现实的切入点,按照优质学校的发展目标定
5、位,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满足社会群众和学生、家长“学有良教”迫切需求,保障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良好的教育。因此对学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8 圈层内优质学校承担社会责任。圈层的城区学校发展水平普遍较高,是社会的优质资源,教育圈层融合中学校如何深刻理解教育公平,并主动担负起自己的责任非常重要,城区学校通过优质教育资源、优质教育文化理念的输出,整体提升对方的质量和水平。这就要求这些学校不能只满足于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在圈层融合,优先发展的学校体现一种社会责任,在与郊区学校互帮互助中深入地思考,在常规管理下进一步梳理自身
6、办学的思想文化,以及这种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以便于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同时优先发展的学校在与郊区学校的互动中也打开一种视角,亲历城郊学校迅猛地发展过程,更快揭示教育的规律和本质,以便更好地坚持自己的教育主张,进一步优化学校内部管理。 圈层间学校的开放式管理结构的挑战。教育圈层融合的根本途径是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对于学校的工作,需要打破封闭的学校藩篱,不断研究社会和学校自身的动态变化情势,合理变革自身。突破“以县为主”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约束,促进整体联动、共谋共
7、进;以学校结对发展为基础,打破学校在县域内自我封闭发展的格局,促进学校互动、内涵发展;教育圈层融合以干部教师交流为重点,打破干部教师唯我所有格局,实现异地交流、区域互派;以优质资源辐射为深化,打破优质教育资源唯我独享格局,强化以城带乡、圈层共享。学校的管理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传统的学校管理是单向度的、整齐划一的,缺少互动,难以实现个性化服务。在跨地域跨时间的圈层管理中,教育管理日益趋向于权力的分散与分享,实行参与式决策、共同体管理。两地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以尽可能
8、少的投入获得尽可以多的产出,正确地做事,第一次将事情作对,即不浪费所能认识和使用到的一切资源,高效率的实现教育管理目标。 “圈层融合”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1.浅表性8 由于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发展任务,都有大量的事务性的工作要完成,因此两个学校开展互动工作难免出现应付状态,常常就工作而做工作,就互动而互动,只是做表面工作,或者只是表面功夫。没有踏踏实实把实质工作做好,表面的事情似乎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