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9372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作文新颖立意方法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作文新颖立意方法探究 许多高中生写材料议论文时都是在常规下思考,提炼出的观点,常常大同小异。由于所持观点的相似性,再加上高中生知识有限,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也多趋同,从而导致作文千篇一律,无新颖奇异可言。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面对材料抓住主旨,在立意的过程中,打破思维定势,出奇制胜。教师应训练学生多提出几个与材料主旨相吻合的观点,在诸多观点中,拟选出新奇的观点。 一、纵深挖掘求新法 挖掘也可称之为层层深入法,就是把握所给材料的主旨,从浅层次入手,确定准确无误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像挖井一样向深层次开掘,找出符合材料主旨并且是材料深层次包含的意义。 材料1: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在做什么,第一个
2、人回答说:“砌砖”;第二个人回答“赚工资”;第三个人回答:“建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房子”。后来第三个工人成了科学家。 通过对这则材料的分析,不难把握它的主旨:想和做的关系。围绕这个主旨进行立意,准确的观点无疑是:想和做有密切的关系。由材料的主旨还可以深入思考立意,如:①做得机械,想得简单,收获一般。②看似做,但想得深远,收获就会丰厚。③做事时动机不同,效果也会大有差异。5 上面的几个观点,都符合材料的主旨;以其中的哪一个观点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展开论述都会写出立意不偏不差的文章来。但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情况看,论“想和做的关系”的人一定居多,那么自己心中有了这个底数,何不跳出这一常规的思维模
3、式,而另辟蹊径呢?如果论证“要想取得突出的成就,做事就应有伟大的目标,即或是简单的劳动,也不只是机械地去做”就会有新意了,因为大多数人的思维基本上满足于准确。如果能超越这个思维定向,就一定会创作出一篇与众不同的文章来。 二、横向联系求新法 横向联系求新法也可称之为平面扩展法,即让自己的思维像脱缰的马一样奔腾不止。说得平实一些就是在把握材料主旨的基础上,在立意方面让自己的思维不断地向外延伸,不断拓展,找出符合材料主旨的若干个观点,在这若干个观点中,排队衡量定出自己的观点。 材料2:海乡商人捐款给乡村小学,修建了一座教学楼;平原村庄一位在外地工作的科学家,给本村小学购买了不少科技读物。
4、 材料的共同点是:致富后的人为乡村孩子着想,都在关心教育。由材料的主旨可以立意:①培养知识型人才,全社会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也都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它。②致富不忘乡亲,不忘培养后代,不忘尽自己的力量。③在帮助他人时,选好行之有效的方法至关重要。④做愿望和目标的统一论者,心血才不能白费。⑤心里时刻想着他人,我们的社会才会越变越美好。 以上就材料进行横向发散思维所提炼出来的观点应该说都是符合材料主旨的,选择哪一个观点进行论证,都是可以的。观点①、②、⑤大家一见材料,就会根据主旨很快提炼出来,由于是大家都想得到的,论证过程一般不会出新意,如果就材料的主旨想到③、④5,恐怕就新异得多了
5、。因为③、④不仅想到了奉献,而且想到了要做到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这两个观点与众不同,论证起来,也就会别出新意。 三、反向思维求新法 反向思维法也称为逆向思维,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打破正面思维的习惯,从其反面进行立意,如“考上大学就有出息”从它相反的一面看“考不上大学未必没有出息”。这种立意方法如果对所给材料的主旨把握得好,抓得准,会收到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 材料3: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有一次从外国画刊里看到一种服装,觉得很美,令人仿做一套。不料,他的老师看他穿了这套衣服,竟气得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外国流浪汉穿的衣服。” 很明显,堂堂的中国皇帝怎么可以穿流浪汉的衣服呢,把握其主旨之后,很容易
6、确立如下的观点:①对于错误的做法和错误行为要敢于斗争。②学习、借鉴国外的东西应良莠分明,取其精华。③盲目学习效仿的做法必须停止,应像鲁迅先生提倡的那样,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拿。 上述观点虽然不错,但不新颖。如果采用反其道而行之的办法,会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④要敢于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打开国门,大胆拿来。⑤几千年闭关自守已经使我们落后许多了,难道我们还应在学习外国文化上畏首畏尾,止步不前吗?⑥向别人学习就应该有敢于冒风险的精神。⑦自己循规蹈矩,又要求别人也墨守成规,实在无自知之明。以上这四个观点,很显然打破了常规的思维定势,从反面进行思考立意。这种反向立意的思维方法既不违反材料的主旨
7、,又能有新奇之意产生,何乐而不为呢? 四、多角度立意求新法5 多角度求新法也称为全方位立意法,即在把握材料主旨之后,多侧面地提炼观点,在多侧面思维过程中,在众多的观点中选出常规下想不到的观点,就可以确定出新异的观点来。 材料4:快乐等于物质消费除以欲望,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快乐方程式,即在物质消费有限的条件下,欲望愈大,快乐愈小;欲望愈小,快乐愈大。 从对这则材料的分析中不难把握其主旨,如何看待“快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