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8806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31
《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的运用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的运用策略 内容摘要:2011年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语文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春风。语文阅读作为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感悟力的重大使命。然而在当前中高考指挥棒的严重束缚下,语文阅读很难发挥它的价值。多元解读阅读法的出现,为阅读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本文试着从阅读教学的内容、频率和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来探讨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的运用策略,使语文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的。 关键词:多元解读阅读教学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而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的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最广泛地汲取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最终实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6 然而,在当前中高考的指挥棒下,这种大一统的考试和录取率的指标拽住了语文课程的自由臂膀,限制了师生的创造性思维。师生一个学期浸泡在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当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语文,但最终却仍然不能胜任考试。长此以往,极有可能减退阅读兴趣,降低审美能力。而且,对语文教材的机械化处理,使得学生极力追求和接受所谓的标准答案,造成语文学习的机械和死板,缺乏个性。“文学文本多元解读”的出现,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学生作为文本解读的特殊群体,由于出身经历、知识结构、能力专长、人品修养、性格志趣、审美好恶、艺术追求等各方面的差别,对同一作品可能展现出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差异。因此,多元解读阅读教学法的应用,使得师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共同与选入教材的文本进行一种带有文学解释性质的对话,这样就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下面从阅读教学内容、教学频率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好的进行多元阅读。 一.确立多元化的阅读教学内容 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形式,而课内阅读主要是对课本或者教材中文本的解读。语文教师只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才能使课内与课外阅读更好的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我想在这里使用恰当不过了。为了有效实现“不教”6 的目的,语文教师需要对语文阅读的内容进行合理地开发,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文本有一个独特的驾驭能力。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抛弃教案等参考资料的束缚,从文学文本本身出发,探求文本的语义、句法、结构、情节、人物形象安排的特殊意蕴,并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风格,对文本得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文本首先能够在教师身上产生强烈而又丰富的感受,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阅读讲授课文时如果他自己都不能受到感动,课文是很难讲出来的,也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 教师在对文本感悟力的基础之上,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确定文本解读的角度。众所周知,由于每个人的人生经验和阅读层次的差别,与文本的共鸣点也有所差别。为了让课堂解读更加有效,教师备课时应该有所侧重。在教学内容上,应该选取那些文本的空白点,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和多角度,有创意的解读文本,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文学语言,包括词的多义、佳句的多角度体味,含蓄的意象、多角度的人物形象、多元化的主题等。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沿着不同的路径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发散思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真正拥有自己的阅读价值追求,成为阅读的主人。比如,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对主题的把握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有的学生结合象征主义的手法,认为这首诗抒发的是个人对革命的迷茫与困惑;也有人从爱情的角度,认为这首诗是写给诗人的初恋情人的一首爱情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表现故乡情结的诗等等。每位学生对于作品的把握程度不同,主题的解读当然也就因人而异。教师,此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鼓励他们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思考,在解读的同时,融入学生的情感。但是要注意,多元解读并不是无原则、无目的的泛解,教师要在事先备课的过程中,确定解读的一个角度来引导学生。当学生有一些不合常理的情况出现时,例如认为《背影》里的父亲翻越栅栏买橘子违反交通规则,《水浒传》中武松打虎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这类情况出现时,我们要做的是在尊重他们想法地基础上,要给予正确而又适当地引导。6 二.适度的阅读教学频率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受教辅资料和教材权威等的影响,将教材中的经典性作品人为地定性了近乎只有一种文学意义,一种解读模式。致使我们的阅读课程成为了“代圣人立言”的教学方式,教师以一个讲经者的身份阐释原文,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去吸收则可。在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只能教授出只有标准答案,没有自己独特个性思想的学生。而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更加强调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挖掘教材文本的空白,释放出一个“生成空间”,使学生在与文本和作者进行视野融合的基础上,生发出许多独特的想法,从而丰富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为了使教学更加有效,要特别重视解读的频率。 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多元解读,也不是每个时候我们也必须使用这种方法。多元解读只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把握这种方法使用的频率,使用少了可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次数太多,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倦怠,因此,以适度为宜。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解读文本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尽量选取有代表性的文本进行解读。比如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因作品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千百年来为世界各国的人们所称道。就只黛玉临死时,呼喊的简单一句“宝玉,你好……”6 我们就能读出多种韵味。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作品的语境,试着去补充完善文本,写出自己的体会。因此,我们在选文的时候,就需要选取这种有代表性的文章,与学生进行对话式阅读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投入自己的阅读经验、生活经历和审美趣味对文本进行再创作,使文本本身有了无穷的张力,也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开拓,个性随之舒展。 三.变革阅读教学评价机制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的过程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修养的关键,但是教学后的评价机制则对未来课程的有效性提供了一种检验标尺,为教学效果提供了保障。然而当今社会,在中高考的重压和指挥棒下,无论是教师和学生身上肩负着沉重的负担。为了追求高的入学率,学习机制逐渐趋向于单一的标准答案,学生也逐渐适应了以标准答案和成绩为中心的学习评价机制。如果单有多元化阅读教学而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机制,那多元化教学也只是名存实亡。因此,我们倡导阅读评价要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的个性化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对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文言文类文本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抓住每类文本的特点,分别从逻辑思想、信息筛选能力、艺术形象感悟、文化精神的理解上来把握各类文本的侧重点,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解读。如果配合良好的阅读教学评价体制,试着让我们的试卷,参考书目也向着多元的方向发展,不仅让老师可以深入的思考,更让我们的学生产生一种新的思考的动力,在阅读中锻炼了思维,也发展了个性。我想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就会转变,逐渐彰显出个性气质,会思考,懂得思考,我们的高考制度也会相应的逐渐改革,最终,真正实现语文课程的培养个性化的人的目标。6 总而言之,多元化阅读教学在语文课程中的使用,给我们的语文课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多元阅读教学的内容,适度的教学频率以及教育评价机制的变革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也将产生新的教学效果,希望师生能够在阅读中更好的对话,为学生更好的培养自己的个性,完善个人品格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毕烨明.大学语文文学文本多元解读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57-58. [3]胡海舟.语文课程改革问题的哲学审思[J].教学与管理,2007(19):4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白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硕士研究生。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