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105726
大小:206.04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2-27
《土壤氮和硫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四章土壤氮和硫的测定主要内容:◎土壤全氮量的测定◎土壤无机氮的测定◎土壤碱解氮的测定◎土壤矿化氮的测定◎土壤中硫的测定要求:²掌握用开氏法测定土壤全氮的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²掌握碱解氮的测定方法。²掌握溶液中铵态氮、硝态氮的测定方法。²了解土壤有效氮的测定方法。²了解土壤中硫的测定方法。§4-1分析意义氮素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土壤氮素在肥力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即使在使用大量氮肥的情况下,作物中积累的氮素仍有50%左右来自土壤,在某些土壤上这个数字更高。土壤中氮素总量及各种存在形态与作物生长
2、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土壤全氮及其各种形态氮的含量,可阐明土壤氮素供应能力,评价土壤肥力,为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一、土壤氮的含量、形态1.含量我国耕地的氮素含量不高,全氮量(N)为千分数量级,0.x%,一般为0.1%~0.2%(1.0~2.0g∙kg-1)。影响土壤含氮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受气候、植被、土壤质地、耕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水热条件对土壤含氮量有显著的影响。土壤全氮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5%左右。4―262.形态↗有机态氮>95%(氨基酸、酰胺、蛋白质、含氮杂环化合物
3、)土壤氮↘无机态氮1~5%(硝态氮、铵态氮)(1)有机态氮:是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组成复杂,主要是半分解的有机质、微生物躯体和腐殖质,其中最主要的是腐殖质。有机形态的氮必须经过矿化作用转变成无机态的氮,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有机氮矿化率随季节交替、土壤质地等因素变化,一般来说,年矿化率为1%~3%,也就是说,一年中大约有1%~3%的有机氮被矿化出来供植物吸收。土壤中氮的供给与易矿化的有机氮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半分解的有机质和微生物躯体,由于与土壤无机胶体结合较松,因而比较容易矿化;腐殖质由于与土壤粘粒矿物结合较紧,
4、因而不容易矿化。目前,对有机氮的了解还很不够,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有机氮以何种形态存在还不清楚。(2)无机态氮:主要是硝态氮和铵态氮,有时有少量的亚硝态氮存在。农田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变化很大,为几~几十ppm(mg∙kg-1)。旱田中无机氮以硝态氮为主,水田中无机氮以铵态氮为主。在土壤氮中还有一部分氮,主要是铵离子,被固定在矿物晶格内,称为固定态氮。这部分氮很难被释放出来,因而很难被植物吸收利用。二、土壤氮的主要分析项目和测定方法土壤氮的主要分析项目有:土壤全氮量和土壤有效氮量。土壤全氮量通常用于衡量土壤氮素的基础
5、肥力;而土壤有效氮量与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对营养诊断和推荐施肥具有指导意义。1.土壤全氮量土壤全氮量变化较小。测定方法主要有:(1)干烧法(杜氏法)由杜马斯(Dumas)于1831年首先提出。基本过程:—CO2→土样+CuO—(N2+CO2)→KOH—N2→氮素计把样品放在燃烧管中,以600℃以上的高温与氧化铜(CuO)一起燃烧,燃烧时同以净化的CO2气,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氧化亚氮气体(N2O)通过灼热的铜(Cu)还原为氮气(N2),产生的一氧化碳(CO)则通过CuO转化为CO2,N2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浓的
6、KOH溶液,以除去CO2,然后在氮素计中测定N2的体积。4―26反应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土+O2—660℃→N2O+COCuO+CO—→Cu+CO2N2O+Cu—→CuO+N2CO2+2KOH—→K2CO3+H2O一般认为,与湿烧法相比,干烧法测定的氮更完全。但是,干烧法不仅操作复杂,费时,而且需要专门的仪器,所以一般实验室较少使用。(2)湿烧法(开氏法)由丹麦人开道尔(J.Kjeldahl)于1883年首先采用。最初是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变化,后来被用来测定各种形态的有机氮。由于设备比较简单易得,结果可靠,所以为一般实验
7、室所采用。基本过程:土样→浓硫酸消煮(在加速剂的参与下)→碱化→蒸馏→标准酸滴定用浓硫酸消煮样品,借助于催化剂和增温剂等加速有机质的分解,使有机氮转化为NH4+-N,然后再测定消化液中的NH4+-N。2.土壤有效氮量↗无机矿物态氮(NH4+-N、NO3--N)↘有效性氮水解(性)氮↘部分有机氮(氨基酸、酰胺和易水解的蛋白质)↗土壤有效氮,包括无机的矿物态氮和部分有机质中易分解的、比较简单的有机氮,是NH4+-N、NO3--N、氨基酸、酰胺和易水解的蛋白质的总和,通常也称为水解(性)氮。土壤速效氮,主要指土壤有效氮中的无
8、机矿物态氮,也就是,NH4+-N和NO3--N。土壤的有效氮变化较大,测定方法较多,但迄今尚无一个可以通用的方法。测定方法一般分为两类: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1)生物方法可分为两类:①生物培养法:又可分为好气培养和厌气培养两种方法。好气培养法:取一定量的土壤,在适宜的温度、水分、通气条件下培养,测定培养过程中释放出的无机态氮。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