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amp#183;王六郎》之本事考辨.doc

《聊斋志异&amp#183;王六郎》之本事考辨.doc

ID:29999214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5

《聊斋志异&amp#183;王六郎》之本事考辨.doc_第1页
《聊斋志异&amp#183;王六郎》之本事考辨.doc_第2页
《聊斋志异&amp#183;王六郎》之本事考辨.doc_第3页
《聊斋志异&amp#183;王六郎》之本事考辨.doc_第4页
《聊斋志异&amp#183;王六郎》之本事考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聊斋志异&amp#183;王六郎》之本事考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聊斋志异·王六郎》之本事考辨  摘要:既有研究以为,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王六郎》有其本事,本文则另考辨其他故事渊源,以书写年代先后为原则,据目前检索所得,明末颜茂猷《迪吉录・松陵溪鬼忍淹泉下而不忍索代帝敕为神》之故事当更接近《王六郎》本事,本文同时分析王六郎故事与相关本事间之叙事异同与意义。《王六郎》描写许姓渔夫与王六郎之间的人鬼情谊,其间蒲松龄对于人与自然、人我之间的对待与感悟,展现相当的诗意与想象,使王六郎故事不限于劝善格局,而另有清逸空灵与世俗温暖之融通,透过本文对于相关本事渊源的探

2、讨,或可提供更为具体阐释蒲松龄之书写意识与价值�驯У幕�础。  关键词:聊斋志异;王六郎;迪吉录;感应类钞;诗性劝善  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本文拟探讨《聊斋志异》卷一《王六郎》之本事渊源,并比较彼此之书写差异与可能意涵。既有研究多已提及,《王六郎》故事对于人鬼情谊之描写与歌颂,然多限于文本之情节描述;至于本事渊源,亦有所主张,多着眼于明清文人笔记小说之记述,研究观点亦多以溺鬼传说之模式出之,而非着眼年代先后之本事与改写之角度。本文则以书写年代先后为原则,厘清相关

3、文献与研究,以期对于《王六郎》之可能的本事渊源有更具体的判断。  一、既有研究的探讨  论及《聊斋志异・王六郎》本事之相关文献,主要有朱一玄编《聊斋志异资料汇编》,以为张泓《滇南忆旧录》中《成公祠》一文①,而汪玢玲《聊斋与民间故事》与顾希佳亦皆提及《成公祠》与《王六郎》之关联,然并非强调本事渊源,而是将相关民间传说与《王六郎》故事并列,以论民间水鬼故事之模式。②又马振方亦以为,《成公祠》之于《王六郎》,当属旁证,即写同一事件或同一传说,而非本事。③  本文则关注所谓本事与《王六郎》写作之年代先后

4、与书写上的可能异同,因《滇南忆旧录》作者张泓为乾隆年间人,乾隆八年出仕云南,则其所记之《滇南新语》及《滇南忆旧录》当在其至云南,即乾隆八年之后。而蒲松龄《聊斋志异》约于康熙十九即已完成,年代差距甚远。①若说张泓《成公祠》之地点为润州与瓜州,即现今江苏京口与镇江,属江苏之既有传说,则或许可视为与蒲松龄之取材具有共同来源,然顾希佳以为,《滇南忆旧录・成公祠》实为张泓出仕滇南所记录之当地传闻,②则显然又与蒲松龄所处山东甚至曾经出仕之江苏有一定距离。  就本事角度而言,《成公祠》既晚出于《王六郎》,亦无

5、法证实故事时空与蒲松龄之经历或取材有明显相关,其中固然亦写人与鬼之相知,溺鬼得代却不忍代而后得以成神,成姓渔夫亦前往探视等情节,然实未具本事与接受改写之关联。  二、相关渊源的判断  据目前搜检所得资料,本文以为,《王六郎》之本事渊源或与李正渔夫与溺鬼故事较为相关,故事出于明末学者颜茂猷《迪吉录》③卷七“忍辱门”之“松陵溪鬼忍淹泉下而不忍索代帝敕为神”,并注明抄自《传芳录》。④其文云:  李正,松陵人,业渔,居一港甚僻。一夕得鱼,沽酒独酌。俄有一人立门外,正曰:“子何来?”曰:“予非世人,乃鬼也

6、,丧此水中数年矣。见翁独酌,欲觅一杯耳。”正有胆气,乃曰:“子欲饮,可入坐。”鬼遂入对酌,少顷,酒尽,鬼辞去。后因常往,如是半月。鬼谓曰:“明日代我者至矣!”曰:“何人?”曰:“驾船者。”明日伺之,果一人驾船来,略无少碍。晚,鬼至。正曰:“何不代去?”曰:“驾船者少年丧父母,养一幼弟。吾害之,彼弟亦不能生。故释之。”又半月,鬼又曰:“明日代我者至。”次日,果一人来岸,徘徊数转而去。少顷,鬼至。复问:“何以不代?”鬼曰:“此人有老母无依,故释之。”正曰:“子有此心,必不久堕泉下。”又数日,鬼曰:“

7、明日一妇代我,特来拜别。”次日候之。晚,有妇人临岸,意欲下水数次,复登岸去。鬼又至,正问曰:“何以舍此妇?”曰:“予闻上帝好生,此妇怀孕在身,若损之,子岂能存?予为男子,没水滨数年,尚无生路;况此孕妇,何日超生?故又舍之。任予魂消魄散于水中,誓不敢损二命也。”潸然泪下。又别数日,见前鬼绯袍顶冠带,侍从甚众,来辞正曰:“上帝以吾仁德好生,敕为本处土地。”言讫不见。①  文后有颜茂猷评语,其文云:  此见人鬼一性也。幽魂沉冥,宁甘自忍而不忍人,一次二次至于三次,而此心不变,善根定矣。堕鬼道者,犹能格

8、天,况生人哉?人若不忍辱不耐苦,纵有善心,一激即决,一折即堕矣。天降大任是人而必动心忍性,意正欲其透此一关耳。②  《迪吉录》此一记载亦由康熙九年史洁��编撰《感应类钞》收录于其书之“存心类”,但无篇名,本文以开头李正二字为题,下文不赘注。③《感应类钞》之收录内容几乎全同,仅减少如“予非世人”“酒尽,鬼辞去”“正有胆气”“予闻上帝好生”等文辞,以及“如是半月”改为“越半月”,“衣绯袍顶冠带”改为“衣绯袍冠带”等若干文字差异,且文后记有颜光衷即颜茂猷评语,但有所节略,其文云:  颜光衷云:“宁自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