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应用

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应用

ID:29992338

大小:66.0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5

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应用_第1页
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应用_第2页
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应用_第3页
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应用_第4页
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应用摘要:饮用水水源地污染已成为全球共同遭遇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为保证人们的饮用水安全,有必要对进入水源地内的农业面源污染进行防治。滨岸缓冲带能够有效的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在水源地保护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缓冲带的定义、结构、功能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的应用等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滨岸缓冲带在饮用水源地保护中的应用前景。关键词:饮用水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滨岸缓冲带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人均水量的1/4,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农业面源对水体的污染

2、也在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饮用水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中关系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最重要问题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了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主要水源地———密云水库、于桥水库、黄浦江流域、太湖、巢湖的污染问题进行研究。北京密云水库水体中的N、P含量处于中营养状态,水体的营养程度属于中营养型,水质尚好,但库区水体有较明显的向富营养化方向发展的趋势[1];天津于桥水库监测资料分析发现,于桥水库的主要污染物为TN、TP和氨氮等营养物质,其中TN为国家地面水标准Ⅴ类,TP为国家地面水标准Ⅲ~Ⅳ[2];上海

3、黄浦江上游流域总氮含量和氨氮含量严重超标,总氮指标甚至达不到V类水体标准,除此之外,黄浦江上游来水之一太浦河水质最好,能到达Ⅲ类水体标准,东新镇轮渡水质最差,其余监测断面水质情况基本上在Ⅳ类[3];江苏太湖入湖河口区24个点位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水体中的TN、TP浓度分别为3.5mg/L和0.28mg/L,分别高于国家湖泊水环境质量Ⅴ类水质(TN≤2.0mg/L,TP≤0.2mg/L)标准[4];2003年1月环境质量月报公布,安徽巢湖呈中度富营养化水平,有9个监测点属劣Ⅴ类水质,其余皆为Ⅴ类水质(GB3838-2002),主要污染指

4、标仍为TN、TP[5]。滨岸缓冲带是建立在河湖、溪流和沟谷沿岸的各类植被带,包括林地、草地或其它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目的是保护水质清洁,拦截过滤可能进入河流、水库的泥沙、有机质、杀虫剂和其它有害物质[6]。修建缓冲带是保护水资源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沿着江河、溪流堤防的草本植物带,灌木带或是乔木带起着过滤受污染径流的作用,并在水体和人为用地之间形成一片过渡区域[7]。滨岸缓冲带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将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滨岸缓冲带概述1.1滨岸缓冲带的定义缓冲带,全

5、称保护缓冲带,它是指沿着开放的水系统宽度在1m到100m之间的人工管理的永久植物带[8]。它是由美国农业部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局(NRCS)向美国公众推荐的土地利用保护方式[9-10]。缓冲带是河道与陆地的交界区域,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河岸区或缓冲带,如果这一区域带较宽,也可称之为河边湿地、河谷或洪泛平原。不同的名称反映这一区域的宽度、洪泛状况和土壤条件的差别[11]。有学者认为,岸边带是一种特殊的保护缓冲带(简称缓冲带),属于水体岸边缓冲带类型,也称为岸边缓冲带、水滨带等。在学术界,首次对河岸带的定义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系指陆地上

6、同河水发生作用的植被区域[12]。1.2滨岸缓冲带的结构滨岸缓冲带的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方面是从宏观角度理解的滨岸缓冲带的空间结构;另一个方面是从微观角度理解的滨岸缓冲带的植被群落组成、分布及宽度的实体结构。宏观角度从纵向(上游-下游)、横向(河床-洪积平原)、垂向(河川径流-地下水)和时间变化(如岸边带形态变化及其生物群落演替)可以将滨岸缓冲带生态系统划分为四维空间结构[12]。从微观出发来分析滨岸缓冲带的实体结构。滨岸缓冲带由不同植物组成,在缓冲带当中,他们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组成缓冲带植物的生活型不同,它们分别是水生植物、

7、湿生植物和陆生植物。1.3滨岸缓冲带的功能滨岸缓冲带作为一种水体附件,它在水文、生态、土壤流失、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3.1保护水源,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缓冲带通过降低径流流速、沉降泥沙、过滤和吸附等功能来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污染物的减少主要是通过沉积作用、过滤作用、化学作用、吸附作用、微生物作用等过程来完成的,这样能削减进入河流、湖泊、水库的氨氮、TN、TP、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化学物质。挪威、瑞典和德国关于缓冲带的试验研究发现:10m宽的缓冲带可以去除75%的氮,但缓冲带对磷的去除效率更高些,一般情况下,缓冲带可

8、以截留3%~50%的氮,可截留65%~95%的磷[13]。也有研究证明,根据缓冲带的宽度和复杂性,附着在缓冲带上面50%~100%的沉积物和有机残骸能够被吸收分解,宽阔的草木混生的缓冲带要比狭窄的单一草本构建的缓冲带具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