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1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1

ID:29684454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2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长沙同步训练苏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5分)A.层林尽染 尽善尽美 尽管 尽情B.鹰击长空义愤填膺赝品梦魇C.激扬文字疾风劲草波及即席D.峥嵘岁月铮铮铁骨狰狞争执解析 A项jìn jìn jǐn jìnB项yīnɡ yīnɡ yàn yǎn;C项jī jí jí jí;D项全读zhēnɡ。答案 D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5分)A.百舸争流  苛政如虎  道路坎坷  沉疴痼疾B.鱼翔浅底材料翔实吉祥如意周密

2、详尽C.漫江碧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D.沧海桑田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解析 C项“轻歌慢舞”改为“轻歌曼舞”。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5分)A.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及人造丝的发明使人们对丝绸的需求大为减少,对南浔这样一个以丝绸业为支柱的地方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B.亚运会上,中国三大球似乎只能靠篮球撑撑门面,足球和排球正在用每况愈下的表现,一步步逼近公众的承受底线。C.如果没有网络作参照,没有出现数字化,作为纸质媒体的期刊编辑对快节奏的现实本可以习以为常,泰然处之。D.一些重点中学在资源的过度倾

3、斜下创造的某些经验只具有展示的性质而不具有普及的价值,让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学校望眼欲穿。解析 D项“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不合句意,改为“望尘莫及”。答案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5分)A.作为世界上使用者最多的电子地图数据库,谷歌地图不仅显示传统的矢量地图,还提供分辨率不同的卫星图片和显示地形与等高线的地形视图。B.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揭晓诺贝尔奖这一被视为科学界最高荣誉、奖金高达百万美元的地方,竟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里最普通的一处二层小楼。C.遗传多样性的消失,会走向整个群体的灭绝,一个群体要避免近亲繁殖,能够长期

4、健康地繁衍下去,至少需要几百头左右的个体。D.中国移动是全球首个运营商推出的移动应用商场,通过聚集精品应用,扩大终端覆盖范围等,应用产品数量和下载量稳步上升。解析 B项搭配不当,从句意看,“这一……百万美元”用来解说诺贝尔奖,应在“美元”后加“的奖项”;C项成分赘余,“几百头”为概数,应删去“左右”;D项“全球首个运营商……”表意不明,在“运营商”前加“由”。答案 A5.请根据原作,仿写一首小诗。(5分)原作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变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1)山顶的草!你旁若无人时,环境就凄清了。(2)天空的云!你暴躁狂怒时,生命就终结了。(3)井底的蛙!你坐井观天时,天空就狭小了。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6~8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6.这首词对动词的使用很是成功。请

6、结合上阕的有关诗句,谈谈某一个动词使用的妙处。(10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在这首词中,诗人对动词的使用,是十分成功的。“立”、“去”、“看”、“染”、“流”、“击”、“翔”、“竞”、“问”等动词的使用,使词中的意象十分鲜明灵动。特别是“击”、“翔”、“竞”等动词的使用,使这首词富于视觉的冲击力。答案 “翔”字一用,意境尽出,写尽了鱼在水中之空灵、自由、悠闲,写尽了在其中蕴涵的蓬勃的生命活力!由此可见,这首词对动词的使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7.中国古典诗词

7、大都悲秋。但毛泽东的这首词,描绘秋天又是另一种情感,请谈谈你的理解。(10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古人悲秋历来以久,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秋天是一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荒凉而充满寒意的图景。宋玉在《九辩》中流露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慨,可以说开启了文人悲秋的先河。而这首词却是一曲秋的赞歌。答案 这首词是一曲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尽展了秋的美丽!当然,面对寥廓

8、的秋天,诗人也有一丝的惆怅——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但是,从全词来看,充满了乐观向上的情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