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

ID:29675281

大小:9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2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既是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终结,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新变化的起点,还是国际共运史的重大挫折,不仅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演变有重大影响,也是我们理解当代国际关系演变的出发点,也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二、课程标准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知识点。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学会

2、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理想和信念。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赫鲁晓夫的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三巨头、苏军攻克柏林图片(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复习旧知,了解本课的背景,为本课内容的学习作铺垫。)教师:我们知道苏联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期间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战后是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

3、超级大国。但苏联历史发展到1991年底却戛然而止了!这个国家是怎样解体的?为什么会解体?它的解体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思考呢?(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大国改革(一)“改乱了”——赫鲁晓夫改革1、改革的背景展示:斯大林逝世图片教师: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逝世。他留下了一个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桎梏——“斯大林模式”。斯大林逝世后,苏共领导人都针对该弊端进行了改革,首先进行改革的是赫鲁晓夫。展示:赫鲁晓夫像材料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的成败如

4、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尼克松材料二“鲁莽的改革家”;在联合国脱皮鞋敲讲台的“赫秃子”;在从事国际活动时,往往随意发挥,口不择言,鲁莽行事,给世界落下许多笑柄;先脑子发热,信口开河,面对西方说要“埋葬资本主义”,后来又承认:“我做不到这一点,资本主义太大了”;学生:分析材料,了解赫鲁晓夫其人。(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赫鲁晓夫的性格,为理解他改革的失败做铺垫。)教师:就是这样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上台后为了推行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呢?其根本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后果?学生:全盘否定斯大林;为苏联的改革扫清道路。引起思想混

5、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展示:莫斯科红场上斯大林巨幅雕像被推倒(设计意图: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观察图片,了解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造成的后果。)教师:苏联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展示:(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

6、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苏联国民经济》(设计意图:论从史出,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背景资料)教师:苏联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经济发展不均衡,农、轻、重比例失调;“斯大林模式”严重束缚了苏联经济的发展。2、改革的内容教师: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赫鲁晓夫是如何进行改革的呢?学生:阅读课本P60-P61内容(包括小字部分),积极思考、回答(略)展示:推广种植玉米、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教师:中国在此时,也开展了类似的运动,你能列举吗?学生:“大

7、跃进”运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感知该运动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之大)3、改革的结果教师:最终结果怎样?学生:失败。赫鲁晓夫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教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主观上是赫鲁晓夫急躁冒进;客观上只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小修小补,没能认识错误产生的根源在于体制。教师:“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展示:斯大林黑白相间的墓碑(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8、。)过渡:1964年赫鲁晓夫在其学生兼政敌勃列日涅夫的政变逼迫下下台,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1964—1982年,勃列日涅夫也进行了改革,他改革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二)“改僵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教师:勃列日涅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