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72674
大小:17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2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雪地贺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雪地贺卡》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细腻地描写人物内心感受的文章,人物的心情变化很丰富。学习本文应该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体会童年、童趣、童心、童真,从而使学生珍爱童心、珍惜童年。因为学生刚刚进入初一,对文字背后的意义还很难把握,所以应把引导学生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学重点。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体会童年、童趣、童心、童真,使学生珍爱童心、珍惜童年。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因此,简单的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阅读、体会,然后讨论
2、、交流,自主完成。对于教学重、难点等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老师要适时引导,必要时加以讲解。教学方式: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和探究法,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学法上,采用朗读法、讨论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生平及作品。(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完整地复述课文。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珍爱童心、珍惜童年。教学难点:1.理
3、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2.理解“我”为什么郑重地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五、教学流程示意图导入新课了解作者初读感知研读交流复述课文作业小结拓展延伸词句品析比较句子品析“嫉妒”理解句子含义分析人物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下雪了,美丽的六角形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像一个个精灵,又像白衣天使下凡,使大地银装素裹。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儿时下雪天的情景。是不是在雪中奔跑、跳跃、欢呼、爬着、滚着?打着雪仗、滚着雪球、堆着雪人?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在一个下雪的冬天里收到了一封“雪人”给她的贺卡,这个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就是:(
4、板题)《雪地贺卡》。二、了解作者本文的作者是鲍尔吉•原野,请同学们读一读作者的简介。鲍尔吉•原野,1958年生,蒙古族,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儿童作家。他从大漠走来,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主要作品有《掌心化雪》《善良是一棵矮树》等。三、初读感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全文,从两个叙述角度中任选一个,来复述故事。1.按下列要求,以文中“我”的身份,叙述全文故事的要点。(1)“我”遇见了什么事?“我”心里产生了什么想法?(2)“我”对此采取了什么行动?(3)既注意引用文中的关键、精彩语句(如嫉妒、相信神话),又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包括自己对一
5、些句子含义的理解)来转述。齐读。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回答。创情入境,拨动心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通过复述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做铺垫。2.根据李小屹给雪人两封信的内容以及“我”对李小屹的评价、观察、想象,并发挥你的想象,以李小屹的口吻,述说李小屹在整个故事中的思想活动。四、研读交流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思考下列问题:(一)你认为李小屹、“我”各是怎样的人?“我”先回信,后又不回信了,说说你对“我”两次行为的看法。李小屹:很有爱心,善良可爱,充满童心幻想,天真纯洁。“我”:关爱孩子,理解孩子,感情丰富
6、细腻,考虑问题周到。第一次回信是被孩子的美好心灵感动,是对孩子的童心、爱心的回应和爱护。第二次不回,既怕真的骗了她,又怕说出真相破坏了她正在编织的美丽的梦,让孩子长大后自己去认识吧。(二)怎样理解“李小屹是个相信神话的孩子,多么幸福”和“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这两句话中“幸福”的含义?把神话当真是儿童纯真心灵的反映,沉浸在幻想中是幸福的。这里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纯洁童心的赞美。童年秘密是童趣中特别珍贵的一部分。童心童趣的可贵就在于无成人的烦恼,无世俗的虚伪。作者赞美它,祝福它。五、词句品析1.“我有点嫉妒雪人”中“嫉妒”一词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作用?2.
7、比较下面两组句子,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好在哪里?第一组:(1)“回到家,放不下这件事,给李小屹写了一张贺卡,以雪人的名义。”(2)“回到家,放不下这件事,以雪人的名义,给李小屹写了一张贺卡。”第二组:(1)“在这场游戏中,我应该小心而且罢手了。尽管李小屹焦急地期待回音。”(2)“尽管李小屹焦急地期待回音,在这场游戏中,我应该小心而且罢手了。”朗读李小屹写的两张贺卡,体会人物感情,分析李小屹的形象。找出文中关于“我”的描写,分析“我”的形象。读课文,互相交流并回答对“我”两次行为的看法。思考、讨论、回答。思考、回答。不同角度的复述,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开发
8、了学生的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