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65997
大小:125.5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2-22
《《轻度脑梗塞》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轻度脑梗塞百科名片 轻度脑梗塞轻度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该病的诊断主要为CT或MRI检查。而轻度脑梗塞如果成为多发性的,则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目录编辑本段药物治疗与预防轻度脑梗塞百科名片 轻度脑梗塞轻度脑梗塞是脑梗
2、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该病的诊断主要为CT或MRI检查。而轻度脑梗塞如果成为多发性的,则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目录编辑本段药物治疗与预防 既然知道了轻度脑梗塞是什么病,那么该用什么药物来治疗它呢,其实能及早的发现轻度脑梗塞是患者不
3、幸中的万幸,因为及时发现,用药物干预还完全来得及,只要坚持用药完全可以防止轻度脑梗塞发展成重度脑梗塞,那么该用什么药来防治轻度脑梗塞?首先要知道防止脑梗塞进展和复发,改善脑梗塞症状这在医学上叫科学的二级预防,目前西药有阿斯匹林比较常用,但缺点是有效率为53%,有47%的人会产生用药抵抗,而且长期服用容易引起胃出血,带来肝肾损伤;现代中药有较好的综合防治作用,服用安全,作用靶点多,长效性强,但缺点是服用剂量大,而且质量不稳定。如果中药能改善剂量大,成份不稳定的遗憾,那么就正是脑梗塞这种慢性病患者的最佳用药选择。编辑本段轻度脑梗塞患者
4、注意事项1、坚持用药治疗 就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坚持可靠的中西药合理并用的多靶点防治.2、良好的饮食习惯 过多食用高糖食物,可使血液粘稠度加重;饮食过咸可导致血液凝滞;吸烟、饮水过少、不吃早餐等生活习惯也可使血液粘稠度增高而诱发血栓形成。日常生活中应保证足量饮水,睡前一杯水,起床一杯水。如有必要,半夜加一杯。 (1)要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其中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有些食物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食品有降脂作用。 (2)平时宜吃清淡、细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宜采用蒸、炖、熬、清炒
5、、氽、熘、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3、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如慢跑,散步,柔软体操,太极拳等体育锻炼可增加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极重要的防治作用。应注意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防止意外,如摔跤、骨折、扭伤等。锻炼时间及程度应以不感到疲劳为度。4、保持情绪稳定 情绪过于紧张,可引起血管痉挛,血压骤升,血液变稠,从而影响人体正常血液循环,诱发血栓形成或血管破裂。而且健康的心态更利于脑梗塞病症的恢复。编辑本段脑梗塞的预后 脑梗塞的死亡率较脑出血低,一般预后较脑出血好一些,但病情严重的脑梗塞,预后不佳
6、。脑梗塞的预后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阻塞的血管大小有关如阻塞的是小血管,脑缺血范围小,侧支循环易形成,恢复较快,预后较好。如阻塞的血管大,脑缺血范围大,脑组织受损严重,临床症状恢复慢,预后较差。 (2)与发病速度有关缓慢逐渐发病者,较易形成侧支循环,脑缺血可逐渐代偿,预后较好。急性起病者,未能建立侧支循环,预后较差。 (3)与梗塞的次数和数量有关首次发作,预后较好。但一次大面积梗塞,预后较差。发生两次以上的梗塞,特别是两侧脑血管均受累预后较差。梗塞灶越多,预后越差。梗塞灶单一者,预后较好。 (4)与栓子的性质有关如栓子
7、疏松,在随血液运行过程中,自身破碎,流到血流的远端,阻塞小血管者,预后较好。而脂肪栓子、空气栓子、细菌栓子,比心源性栓子预后严重。但心源性栓子引起脑脓肿者,预后较差。 (5)与局灶定位症状轻重有关发病后偏瘫失语等定位症状较轻,预后较好。反之,偏瘫失语程度较重者,预后较差。 (6)与昏迷程度有关昏迷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起病时无昏迷,以后进入昏迷,且昏迷程度逐渐加重者,预后较差。病人神志始终处于清醒状态,预后较好。 (7)与有无合并症有关如合并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糖尿病,冠心病,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预后较差
8、,无合并症者,预后较好。 (8)与患者年龄有关年龄大,体质差,预后较差。年龄小,体质好,预后好。编辑本段脑梗塞的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等,遵医嘱控制,定期体检。 2.注意饮食调理,多食蔬菜、水果、纤维素丰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