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4《草莓》教学案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4《草莓》教学案 语文版

ID:29576032

大小:59.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1

九年级语文上册 4《草莓》教学案 语文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4《草莓》教学案 语文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4《草莓》教学案 语文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4《草莓》教学案 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草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品读,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2、学习运用象征的手法表情达意。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感悟中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由物及人,抒发自己的感情。2、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引导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读课文,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2、感受文章构思之精,作者的写法之妙。3、通过品读,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前赤壁赋》片段导

2、入。(苏轼由自然界的“水与月”联想到人生的“变”与“不变”,目的是寻求心灵的解脱。外国有位作家由田野的“草莓”也联想到人生的“变”与“不变”,我们一起来品读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草莓》)二、走进作者:伊瓦什凯维奇:即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波兰作家(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

3、1943)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生活。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三、预习检测:1、字音字形枝柯(kē)   生意盎(àng)然   酣(hān)然   沁(qìn)人心脾韶(sháo)华  荒诞(dàn)     惴惴(zhuì)不安2、词语注释[疏落]稀疏零落。[妖艳]课文中指鲜艳,明丽。[兴味]趣味、兴趣。[察觉]发觉,

4、看出来。[色调]课文中指色彩、景象。原指画面上表现思想、情感的色彩及浓淡。还用来比喻文艺作品中思想感情的色彩。[禀赋]指人先天具有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心性]课文中指性情、性格。[再造]课文中指重新改造。原指重新给予生命,多用于表示对重大恩惠的感激。[若明若暗]比喻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馨香]课文中指香气、香味。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是什么把作者的思绪由九月带到了六月?——明确:一颗晚熟的硕大草莓。2、六月和九月的乡村有何不同?——明确:六月:树木翠绿天空湛蓝空气芬芳九月:树木“绿→黄”天空“蓝→灰”果实芳香3、是什么原因使

5、得二者有这样的不同?——明确:是时间的不同。4、作者在文中反复描写几乎是相同的景物,用意是什么?——引导:强调。追问:强调什么?——强调自然景物看似“不变”实质在“变”。(用课文原话就是,“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不变”只是我们的感觉,“变”是无法遏制的自然规律。再追问:作家的想象力往往是非常丰富的,作者由自然的“不变”与“变”联想什么呢?——明确:作者由自然的“不变”与“变”联想到人生的“不变”与“变”。分析:作者是怎样由自然的“不变”与“变”联想到人生的“不变”与“变”,请大家找出几组相照应的

6、句子深入感悟。五、合作探究:1、请大家品读课文1—6段。——明确:采用类比的手法,第4段、第5段分别照应第1段和第3段。第一组:(1)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2)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第二组:(1)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2)从信的宇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第三组:(1)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2)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我们把这三组句子齐

7、读一遍,交流思考,作者是怎样来阐释人生的“不变”与“变”?追问:既然我们的人生和自然一样都在不停地“变”,那么文中的“六月”和“九月”有何寓意?六月:人生的青春年华九月:人生的成年时期再追问:作者采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明确:象征的表现手法。2、人生的“变”到底是种怎样的“变”呢?作者在第5段中有一句话写的非常好,“有所剥夺,也的所增添。”请大家结合文章感悟,“剥夺”的是什么,“增添”的又是什么?——明确:剥夺的是岁月(生命、青春),增添的是事业。再追问:同学们能否从课文中找几个例子来证明“剥夺与增添”之“变”?引导:①镭的微弱蓝光,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