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443167
大小:99.46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2-19
《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能力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能力的研究"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能力"课题组(执笔:冯克永)"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能力的研究"是课题组所在学校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承担的安徽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一年辐射,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本文将课题的背景、界定、支撑性理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论和成果总结如下,供大家在教学研究中参考.1.课题的背景和依据1.1综观世界各国教学大纲(或课标),无不把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数学
2、知识能力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除了对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及五大能力和两种意识提出具体要求外,还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能力,是中学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爱因斯坦语).独立获取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没有独立获取的能力,就谈不上创造,也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因而就不能适应迅速变化发展的社会.可以说,没有独立获取,社会就不能进步,科学就不能发展.1.22006年秋学期安徽省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实
3、验,高中数学新课标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体会到,学生如何能真正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独立获取数学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已经习惯于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不会自
4、主学习,不会独立获取数学知识.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引起了我们对本课题的极大关注和浓厚兴趣,决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成立了本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新课改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指导我校新课改的教学.2.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以期达到一下四个目标:(1)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增加成功快感.(2)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变讲细讲透为阅读自归探研评导式教学模式.(3)推动新课程的讲授速度.一旦学生有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大增,教师只要在重点内容上启发引导就可以.(4)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
5、师的科研水平,培养研究型教师.3.课题研究的内容(1)在新授课中尝试采用"阅读自归探研评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2)在习题课中尝试采用流感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3)在实习作业、研究性课题、数学建模中尝试采用"协作交流、撰写文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4.支撑性理论(或理念)本课题的支撑性理论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核心理念.4.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其含意有两个方面:其一,认为学习活动在
6、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其二,认为学习者存在个体差异,这不仅是指主体已具有的知识,而且也包含了认知风格、学习态度、信心、观念和学习动机等.主动构建不只是动手实践,实物操作,向他人主动学习,特别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进行主动学习是主动建构的主要形式.关于建构主义及其教学内涵,在我国的重要研究者是郑毓信教授.建构主义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形成数学教育建构观.数学教育建构观认为:(1)学习数学是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等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构建学习的过程.(2)这个建构
7、过程依赖于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因而必须具有个体的特殊性,同时,数学知识的建构主要是一个"顺应"的过程.(3)主体的建构活动必然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它是一个社会建构.这里的外部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包括学习的内容和条件,认识的手段和方法等,更包括教师的活动.它们是与主体共存的一个动态的系统.关于数学教育建构观,在我国的主要研究者是南京师范大学涂荣豹教授.4.2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兴起的教育学理论,它的主要研究者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裴娣娜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等.该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
8、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前提.人的主体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本体主体性,价值主体性,实践主体性.主体性教育理论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理论:(1)人是主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