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 苏教版

ID:29407922

大小:69.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9

七年级语文上册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文学成就及本词的写作背景。2.积累有关“月”意象的古诗词,初步归纳“月”所表达的情感类型。3.结合背景,学习本词的情感变化及写作特点。理解苏轼的旷达的人生态度。4.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二.教学过程(一)诗文导入多媒体展示“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文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洵,苏轼,苏辙)师:我们在小学时就学过苏轼的诗(《题西林壁》),这学期又学习了他的词《浣溪沙》,还记得吗?生:师生齐背《浣溪沙》师:(启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

2、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但苏轼却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其他的不如意之事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去寻找答案。(二)走进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

3、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苏轼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全才”,然而他的政治仕途却“一波三折”。写此词之时,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他宦途失意贬官,心情抑郁。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

4、下这首词。(三)文体知识:1.词:又叫长短句,也有的又叫“曲子词”、“乐府”等、词是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词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阙",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2.小序:,是交待了写作时间、背景,写作的缘由等这类说明性的文字。(四)研习课文1.听录音,把握诵读节奏及字词

5、读音多媒体展示《明月几时有》课文内容,同时播放配乐朗诵。2.问“月”知多少师:通过这幅画面和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我们可以知道本词是围绕我们非常熟悉的意象而写的——月。那么在我们同学们的脑子里,有没有关于月的诗句?(启发学生说出关于月的诗句及对应抒发的情感,在学生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对“月”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类型进行归纳)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怀人②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6、--------------------------------凄清孤苦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广阔情怀那么,今天来探究学习这首《明月几时有》中“月”所饱含的深刻情感!3.学习小序:明确作用---点名写作缘由。4.研习上阕(1)学生用自己的话将上阕的内容描述出来明确: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呢?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宫中的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呢?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但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哪比得上人间?(2)从描述中我们

7、可以看出上阕主要是写什么?明确:上阕----望月(写景)明月、酒、青天、"我"、风(实景)宫阙(琼楼玉宇) (虚景)(3)重点研习①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所以打消念头。表现作者的矛盾心理。②这种矛盾仅仅是“回天上”和“在人间”的矛盾吗?明确:词人通过是“回天上”还是“在人间”的犹豫表达出“出世”还是“入世”的心理矛盾(同时也用“天上”、“人间” 暗指 “朝廷”、“地方”)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

8、::这句写出了他对着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