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0《物种起源》导言(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高中语文 10《物种起源》导言(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ID:29381630

大小:4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10《物种起源》导言(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_第1页
高中语文 10《物种起源》导言(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_第2页
高中语文 10《物种起源》导言(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_第3页
高中语文 10《物种起源》导言(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_第4页
高中语文 10《物种起源》导言(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0《物种起源》导言(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阅读4~7段,筛选观点,指导学生从获取信息的读者地位转换到输出信息的作者地位,根据多媒体特设情境,从课文筛选信息,再加工处理,从而拓展其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达尔文环球旅行成为他一生事业的转折点,他由一个创造论、物种不变论者逐渐成为进化论者,旅行中成千上万的物种变异的事实教育了他,使他对创造论、物种不变论产生了怀疑,并冲破了神学教条的桎梏,摒弃了“上帝创造万物”“万物从来如此而且永远不变”等骗人的鬼话,研究生物进化,著述《物种起源》,成为进化论的创立者。那么他在《物种起源》导言中,集中谈了些什么观点呢?现在我们研习课文4~7段

2、的内容。二、快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提问:《物种起源》导言主要内容集中在哪几段?筛选出作者阐明的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两个主要观点。明确:主要内容集中在4、5、6、7段。第4段介绍的主要观点是:“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结论,是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推想出来的。作者没有满足于这个结论,因为它还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解释:“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各种生物之间有不同程度的

3、亲缘关系,即血缘关系。生物学里把生物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即物种)。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亲缘关系,但同一属的不同物种(如老虎和猫)的亲缘关系,比同一目的不同科(如犬科)更密切。“生物的胚胎关系”——属于同一基本类型的动物,不管成体、形态、构造,彼此差别多么大,如鱼、蛙、龟、鸡、猪、人,可是它们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地球上的生物是有共同祖先的”,不同的物种是进化的,但它们是怎样经历变异而来的呢?换言之,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般的博物学家认为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是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达尔文认为,“这种说法,在某一狭隘意义上来说

4、,可算是正确的,但是把生物进化、变异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达尔文用啄木鸟、槲寄生的事例来说明,引起生物进化变异,“条件”是重要的,“若和有机体本性比较,仅属次要地位”。第5段主要观点在于作者说明了自己是怎样研究物种变异的原因的,他“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经常获得动物因家养而变异的知识。”第6段主要观点是由家养变异得出的结论,说明生物之所以进化,其一,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其二,人类选种力量是伟大的。因为人工的选择“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积累起来”,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培养出新种来。第7段作者总结性地介绍了《物种起源》的几个主要观点:(1

5、)生物学方面还有些问题,如对我们周围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对某种生物分布广而繁殖多,它的邻种却分布狭小而稀少等等,了解得很不够,知道得很少,需要继续研究,但是,根据现在生物学的“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即神创造是错误的。(2)达尔文申明“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3)指出自然选择是引起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以上三点(加点的文字)是作者阐明物种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2.提问: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3.提问: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

6、义是什么?明确: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4.提问: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是什么?明确: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三、研习课文的语言特色,分小组讨论讨论后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要求有具体的例证。明确:本文语言准确、严密(板书)作者讲究选词、讲究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谨严的意思。例如:“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又”,说明作者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继续搜集资

7、料。“当时”与“现在”相对而言,用“当时”,强调了当时达到的认识水平,二是现在认识又有所发展。又如:“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有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窜入”用得准确而又生动,它说明了在这项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错误的出现很难避免。又如:“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这个双重否定句用得很有表现力。第一,它加强了语气,肯定了物种变异这一认识;第二,它增强了文章论辩的力量,“不是不变”是对“不变”论的有力批驳。再例:“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1.既说“事实”——一般的感性材料

8、,又说“证据”——材料中足以反映事物本质的例子,足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