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

ID:29357887

大小:189.0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8-12-18

有机化学-教案_第1页
有机化学-教案_第2页
有机化学-教案_第3页
有机化学-教案_第4页
有机化学-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机化学(Ⅰ)教案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2000级学时:68周学时:4陈祎平有机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11重点: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简介难点: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第一章绪论)一、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when,what,why)二、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简介(重点与难点)1、经典结构理论的基本概念2、杂化轨道理论3、分子的立体形象及其表示法三、共价健的性质(着重讲键和分子的极性)1、属性(键长、键角、键能和键的极性)2、断裂方式(均裂和异裂)四、有机物的特点(从共价键角度讲)五、酸碱概念六、研究有机物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七、有机物的分类本章绪论只要求阐述有机化学总的一般概念。第一和

2、第二节内容约安排1学时,第三~七节安排1学时。备教具:1、球棍模型2、比例模型有机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12重点:烷烃的命名难点:烷烃的构象(第二章饱和烃)一、烷烃的同系列二、烷烃的命名(含四类碳、三类氢)(重点,精讲多炼)三、烷烃的结构四、烷烃的构象(难点)烷烃的结构,主要讲甲烷的四面体模型,可以用杂化轨道理论的概念来加以说明。关于原子轨道、分子轨道、杂化轨道等,在无机化学课程中都已有比较详细的讨论,在此只须在已有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和说明。没有必要在分子轨道理论方面作过多的介绍。在σ键的可旋转性的基础上介绍乙烷和正丁烷的各种构象。这里只讨论有关构象的基本概念。物理

3、性质中可讨论分子间力与沸点、熔点及溶解度的关系。化学性质中,除取代反应外,其余只作一般介绍。取代反应中着重讨论自由基氯代反应,可在此介绍有关自由基反应的基本知识。第一和第二节内容约安排1学时,第三和第四节安排1学时。备教具:1、球棍模型2、比例模型3、操练示教板本章习题:第36页第(二)、(七)、(十一)题思考题:第36页第(三)、(九)、(十三)题有机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21重点:取代反应难点:氯代反应历程(续上次课)五、烷烃的化学性质1、氢化2、异构化3、裂化4、取代反应(重点)六、氯代反应历程(自由基反应)(难点)1、甲烷氯化反应历程2、一般烷烃卤代反应历

4、程(自由基稳定性)七、有机反应中的过渡态理论及其能量关系(甲烷氯代为例)化学性质中,除取代反应外,其余只作一般介绍。取代反应中着重讨论自由基氯代反应,可在此介绍有关自由基反应的基本知识。第六节内容约安排1学时,第五和第七节安排1学时。备教具:1、球棍模型2、比例模型3、操练示教板有机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22重点:烯烃的结构和命名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第三章不饱和烃)一、烯烃的结构(重点)二、烯烃的命名(重点)三、烯烃的顺反异构(难点)烯烃的结构,主要讨论乙烯。可以用分子轨道理论的概念说明乙烯分子的平面排布和π键的概念。加成反应中要说明离子型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可结

5、合Markovnikov规则和过氧化物效应初步说明分子结构、反应条件和试剂的不同对反应历程和反应产物的不同影响。其他化学性质基本不要求讲历程。以烷基的供电性,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来解释Markovnikov规则。要结合重要烯烃的来源、用途说明石油化工的发展及其重要性。第一和第二节内容约安排1学时,第三和第四节安排1学时。备教具:1、球棍模型2、比例模型3、操练示教板本章习题:第79页第(一)、(四)、(十五)题思考题:第79页第(八)、(十)、(十一)题有机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31重点:烯烃的加成反应难点:亲电加成反应历程(续上次课)四、烯烃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

6、含诱导效应)2、氧化反应3、聚合反应五、亲电加成反应历程(难点)加成反应中要说明离子型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可结合Markovnikov规则和过氧化物效应初步说明分子结构、反应条件和试剂的不同对反应历程和反应产物的不同影响。其他化学性质基本不要求讲历程。以烷基的供电性,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来解释Markovnikov规则。要结合重要烯烃的来源、用途说明石油化工的发展及其重要性。备教具:1、球棍模型2、课件3、操练示教板有机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32重点: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六、炔烃的化学性质(一)加成反应(二)氧化反应(三)聚合反应(四)金属炔化物的生成(重点)炔烃的构造主要

7、讨论乙炔的构造。以比较法讨论烯烃和炔烃的异同。备教具:1、球棍模型2、操练示教板有机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41重点:二烯烃的结构难点:共轭二烯烃的结构、性质一、二烯烃的分类与命名二、共轭二烯烃的工业制法三、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重点与难点)1、1,4-加成2、双烯合成3、聚合反应四、二烯烃的结构(重点与难点)以分子轨道理论的概念来解释1,3—丁二烯的结构和说明共轭效应和共轭能。此外,还可通过取代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解释来说明超共轭效应的存在。还要结合介绍伯、仲、叔碳正离子稳定性的次序以及伯、仲、叔自由基的稳定性次序。在说明1,3—丁二烯具有1,2—和1,4—加成的原

8、因时,可结合介绍烯丙基离子的共轭效应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